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美”视角下许渊冲英译《春怨》评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美”视角下许渊冲英译《春怨》评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xinwenju.com/suixiang/59206.html

《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简洁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展现了唐代社会背景下一位少妇的内心世界。许渊冲先生以其独特的"三美理论",将这首诗翻译成英文,不仅保留了原诗的意境,还在音韵和形式上进行了巧妙的处理。本文将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对许渊冲的英译本进行深入分析。

一、许渊冲的"三美论"

许渊冲的"三美论"是文学翻译中诗歌领域的美学探究。"三美"最早是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提出来的:"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渊冲把鲁迅的"三美"应用到诗歌翻译上来,就成了译诗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许渊冲认为翻译诗歌的过程中,"三美"中的"意美"是指原诗和译诗能够保持同样的意境,译诗要能感动读者;"音美"是指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的节奏以及优美悦耳的韵律;"形美"主要指译诗的行数与原诗的行数应保持同样的形式,比如长短、对仗等。

在《翻译的艺术》这本书中,许渊冲先生清晰地阐述了"三美"之间的关系: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三美论"是许渊冲的理论核心之一,"三美论"的提出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也在诗歌翻译实践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春怨》原文赏析

《春怨》是唐代著名诗人金昌绪写的一首诗,虽然只有四行二十字,却极其生动,画面感强,节奏优美,妙不可言,令人印象深刻。许多学者翻译了这首诗,包括弗莱彻、拜纳、吉尔斯、布鲁斯·威尔逊、文殊、许渊冲等。许渊冲翻译的这首诗,赢得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赞誉。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五言绝句精巧在于能够以小见大,语言虽短却意蕴绵长,这首诗便是如此。诗人选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小的细节,却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就是兵役制度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无奈与痛苦,表明了诗人对这种兵役制度的痛恨与批判。

这首诗诗意连绵,环环相扣。第一句写"打起黄莺",第二句写"打起"的缘由是"莫教啼",第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黄莺"惊妾梦",第四句又写到"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反复不断,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一气呵成,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无穷的韵味。

三、译文的"三美"分析

(一)意美

所谓意美,是指译作在内容和意境上要与原作保持一致,使读者在阅读和欣赏译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与阅读原作极为接近的意美效果。因此译诗前译者首先要读懂并深入全面了解原诗,要把原诗的精髓和风貌精准传达出来。众所周知中国古诗表面含蓄,但有其言外之意,词简而意深,往往寥寥数语,就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中的意象包括"黄鹂(orioles)" "树(trees)" "梦(dream)"和"辽西",而这4个简单的意象之间却是环环相扣的,诗的每句都会让人心生疑惑,下一句回答了这个疑问,接着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到最后一句才终于揭晓了谜底。可以看到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作手法,原本是为了怕惊梦而不教黄莺啼,为了不教莺啼而打起黄莺,而诗人却反过来写,运用倒叙,先抛出疑问,最后才道出原委。这首诗意境深刻而语言鲜明,构思奇巧,别有一番韵味。另外,许渊冲教授采用意译的方法把"辽西"译为"frontier",在这里许渊冲教授没有用拼音直译或者音译,因为考虑到可能会导致外国读者不理解所含语义,而许渊冲教授的这种以"一般"传达"具体",因为"辽西"是唐代东北边塞。这样的翻译,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而且"frontier"这个词也能让人想到那种远征辛苦的场面,营造了一种直观的画面感,比较贴切原诗"到辽西"的意境,这样翻译的确不失为一种好技巧。

(二)音美

音美主要指平仄、节奏、双声、叠韵、押韵等,重视原文音韵和节奏,借用译入语诗人喜见乐用的格律方法,选择和原文音似的韵脚,同时还可以借助双声、叠韵、重复等多种手法来再现原文的音美,此外还要再现原文的节奏,如用抑扬格翻译唐代律诗等;同时应当注意不要犯"因韵害意"或"因意害韵"的问题。常见的英语诗歌的行与行之间的押韵格式有两行转韵(AABB)、隔行押韵(ABCB)、隔行交互押韵(ABAB)和交错押韵(ABBA)。

《春怨》为五言绝句,原诗使用了韵脚,即"蹄"和"西",译文中第一句"Drive orioles off the tree"中的"tree"和第二句"For their songs awake me"中的"me"押韵,有相同的长元音音素/i:/,构成尾韵,最后一个音发音相同,形成悦耳的读音,具有韵律感,而且长元音给人一种优美而绵长的美感。除此之外,第三句"From dreaming of my dear"和第四句"Far off on the frontier"中的"dear"和"frontier"押韵,许渊冲译诗时运用的是格律体,除了第一行是7个音节以外,其他三行都是6个音节,译文形成了AABB的两行转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尽显美感。另外第二、三、四行分别是以"for" "from" "far"(以/f/开头),虽然第二行中的"for"是符合英语形合语言的特征,但和"from" "far"这样一起顺读下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形美

形美,一是句子长短,二是对仗。中国古典诗词对对仗和形式的要求很高,并且不同的形式,句子的长短都蕴含着不同的情绪和寓意。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不同的句子长短代表了不同的情势变化。

首先,从标题来看,诗歌标题为"春怨",在全诗具有画龙点睛的意义,完整的表达出原诗的全部意境,许渊冲教授将标题译为"Spring Sorrow","sorrow"一词具体而准确地传达出少妇当时苦闷而无可奈何的心情与心境,因为长期见不到丈夫的少妇,连这种虚幻的梦都被打破了,怨情在此刻显得尤为沉重与悲伤,这种心境与全篇的感情基调相符合。这首诗独具特色的一点便是整首诗中只出现了一个符号,也就是末尾出现的感叹号,整首诗仿佛一气呵成,与原诗所要表达的感情非常吻合。第二行许渊冲教授在翻译的时候用了"for"这一词,这种翻译方法符合英语语言重形合的特点,介词用得巧而准。

其次,这首《春怨》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从形式上看,原诗一共四行,每行五个字,译文也是四行,每行五词,每行用词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且译文和原文在行数与字数都保持对仗工整,读者可以从中得到视觉享受,这样营造堆成的美感,形成对仗美,保持了原诗的韵味。整首诗仿佛一气呵成,给人一种绵绵惆怅的感觉。

四、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许渊冲教授的翻译在形美、意美和音美方面取得了成功。此外,许渊冲教授用戏剧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女性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值得注意。与其他以第三人称或上帝的视角进行翻译的译者相比,独白的形式可以更直接、更深刻地表达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也更容易打动人。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含蓄隽永,高度凝练,意境丰富精深,这就使得古诗英译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在目的语中再现美感。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在诗歌翻译实践中提出来,对于诗词翻译有很多指导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