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国植物肉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肉类产品供不应求或驱动行业快速扩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国植物肉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肉类产品供不应求或驱动行业快速扩张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278842.html

植物肉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科技产品,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本文将从产业概述、市场现状、消费者认知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中国植物肉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植物肉产业概述

植物肉属于人造肉的一种。根据人造肉的概念及制造工艺,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肉和培养肉两大类。培养肉是从动物体内分离、提取出少量干细胞,在营养液中进行培养,最终生长分化成为的人造肉。植物肉是以植物蛋白、氨基酸和脂肪为基础,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红蛋白而制成的人造肉。其中植物蛋白组织化即通过高温、高压和搅拌等物理方式,将高浓度的植物分离蛋白改性,挤压成含水量高的"拉丝蛋白".模拟动物肉的外观和口感。目前,挤压工艺分为干式法和湿式法,挤压技术难度大,挤压机操作参数(如物料水分、螺杆构型、螺杆转速、喂料速度和机筒温度等)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壁垒,掌握该技术的企业数量极少。

近年来我国肉类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肉类供给缺口达到856万吨,随着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的增长,供给缺口不断扩大,植物肉的发展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肉类供给缺口。

植物肉认知现状

了解渠道

植物肉属于人造肉,目前市场整体听过或者有所的了解的比例较高。就了解渠道而言,数据显示,72.9%的人通过线上社交媒体了解植物肉。其他渠道如:亲戚朋友介绍(31%)、餐厅推荐(25.8%)、线下门店推广(17.4%)、联名产品推出(16.1%)和明星代言(4.5%)。各类别推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物肉的了解程度提升。

价格接受程度

目前植物肉成本整体较高,高于人们可接受的价格情况,导致了植物肉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了解度,但是购买率等仍整体较低。数据显示。近9成左右的人仅接受每斤肉35元及以下,仅有14.2%接受每斤35-50元的价格,每斤50元上的基本上没有人可以接受。未来随着植物肉技术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后,成本或将有所下降。

植物肉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植物肉市场仍处于早期,市场规模整体较小,发展速度较快。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植物基肉制品市场规模由28.1亿元增长为4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大44.9亿元。随着植物肉市场产业链逐步完善,预计植物肉市场规模仍将持续扩大,到2025年可达96.9亿元,年复合增长为16.6%。

市场结构

就我国植物肉零售占比情况而言,肉肠肉丸为主要市场产品,占比市场约两成。其他如肉饼、炸鸡块和肉末。

创新力格局

中国植物肉专利包括植物蛋白肉技术和植物肉商品化技术.数量占比分别为81.9%和18.1%。植物蛋白肉技术中,53.0%为植物肉功能性加工专利,41.0%为植物蛋白改性专利,6.0%为植物肉加工设备专利。植物肉功能性加工技术方案较为简单且技术壁垒低,植物蛋白改性技术和加工设备改造技术专利价值度高,专利研发集中于齐善、双塔、鸿昶等传统素食企业和高校。因而中国植物肉初创企业多选择与高校建立研发合作伙伴关系,以有效保护专利产品,同时实现专利产业化落地。

在植物肉的专利申请和获取上,雀巢位列第一,专利数量达150件。除此,Beyond Meat为植物肉方面研究领先的初创企业,研发集中于植物改性蛋白、风味物质的添加,以模拟碎肉的外观和风味.截至2020年,专利数量达31件。

星期零在中国植物肉初创企业中专利数量最多,已拥有13项正在申请及已获得的专利,其中最为核心的专利为分子感官技术.用于无人工香精的植物肉产品的生产。

融资潮火热,广东植物肉企业数量最多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共有超5000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包含“素食、人造肉、素肉、植物肉、植物替代肉、细胞肉”,而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的人造肉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尤其是植物肉,有很多知名植物肉企业都是广东企业。

去年以来,植物基行业频频受到资本关注。数据显示,亚太地区植物肉细分赛道一年内的融资额就达到了前3年总和的4.5倍。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国内针对植物基公司的投资事件多达21件,同比增长500%,约占整个食品及保健品赛道的10%。

今年,植物肉市场也频频掀起波澜。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5日,中国植物肉品牌“除了肉”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8月6日,v2food也宣布完成近3.5亿元B+轮融资,截至目前其累计融资已达8.9亿元人民币。

而在美东时间8月5日盘后,“植物肉第一股”Beyond Meat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Beyond Meat该季度营收1.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1.8%;但净亏损1970万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000万美元。尽管Beyond Meat目前业绩不甚理想,不少植物肉品牌也同样在消费市场遇冷,但仍有大量资本进军植物肉行业。据国泰证券数据,2020年全球植物基人造肉市场规模约139亿美元,预计以每年约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或将达279亿美元。

据悉,作为一家深圳本土的人造肉供应商,创立于2019年的星期零STARFIELD在2020年的8个月内获得三轮融资,A+轮融资过亿元。如今,除了供应深圳当地的餐饮行业,星期零已经与包括喜茶、瑞幸咖啡在内的100多个品牌合作,进驻超过7000家门店。

和星期零STARFIELD同为深圳企业的Hey Maet也在去年半年内完成两轮总额超千万元融资。据悉,Hey Maet植物肉曾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Hey Maet产品端持续的技术研发、渠道端的开拓以及品牌端的推广强化等方面。

植物肉前景分析

中国素食消费者数量增长,植物肉市场发展潜力大。2019年,中国偏素食主义者约占总人口比例的4%,且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日益增加的潜在消费人群为植物肉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首先,中国消费者具有素食习惯,动物肉消费比例低于欧美消费者,对于豆制品食用较多,观念上把植物肉等同于豆制品。

(2)其次,近年来,国内逐渐出现一定比例的弹性素食者。弹性素食者不承诺吃素,为了健康和饮食平衡,每周平均吃素1-2次。弹性素食消费人群的诉求主要是时尚、健康,核心是不愿意牺牲口味。而植物肉产品研发迎合国人口味,在色 香味上大幅度还原真肉的口感和形状,可作为动物肉制品的有效补充。

(3)植物肉产品具有零胆固醇、低脂肪、易吸收,不含激素,不含抗生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兴起,未来中国植物肉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植物肉与真正的肉相比,碳水含量较高,蛋白质和脂肪略低,另外它含有植物的膳食纤维,且具有零胆固醇的优势。”天津市食品学会理事、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植物肉也有克服不了的短板。由于植物肉力求在口感和营养上完美,大部分植物肉都会通过各种添加剂来完善口感,一些配料成分的添加会造成植物肉中盐类的超标。”

陈野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植物肉的蛋白质含量高,其吸收率还是低于动物蛋白的,同时,植物蛋白还存在过敏源的问题。

据《白皮书》,健康是消费者选择植物肉的最主要原因,在复购植物肉的动机上,50%的消费者看中健康,27%的消费者首先关注环保,13.55%的消费者选择了好吃。

谈及植物肉所涉及的健康问题,陈野说:“植物肉和动物肉相比,在是否健康方面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不能说动物制品就不健康。植物蛋白的能量要低于动物蛋白,氨基酸的水平也低,为了口感植物肉中也会加入脂肪,只是植物肉中的脂肪少些。”

另外,陈野还记者,较动物肉来说,植物肉由于在风味和质构上存在欠缺,需要添加大量的添加剂,这不是人们所追求的,因此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白皮书》还显示,植物肉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关键词前三名分别是:食品安全、价格和食品体验,而这三点恰恰掐住了植物肉的痛点,成为阻碍其成为消费者常规饮食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植物肉的接受和认知程度低、尚未建立起消费习惯,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植物肉在中国市场销量惨淡的重要原因。对此,朱丹蓬解释说,消费者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是植物肉推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于消费者对于新的品类一般有三个理解阶段:认识,认知再到认可。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消费端对植物肉的不认可是正常的。

据《白皮书》,中国肉类产品需求缺口持续存在且肉类产品需求量巨大,因此对于人造肉,中国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同样,据欧睿国际预测,到2023年,中国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植物肉市场在未来几年几乎占全球的一半。

据悉,2020年12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植物基肉制品》团体标准,规定了植物肉制品的基本要求、检验规则、判定规则、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这标志着植物肉行业已有国家层面的行业标准,安全保障也相应提高。

“对于食品产业而言,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标准至关重要,目前整个行业仍然在研发、标准、流程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朱丹蓬表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