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自强】黄飞鸿VS霍元甲(功夫篇)
【尚武自强】黄飞鸿VS霍元甲(功夫篇)
黄飞鸿与霍元甲,一位是“南派武术”的代表人物,另一位则是“北派武术”的杰出代表。两人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却从未有机会见面切磋。本文将从武术、影视、战绩等多个维度,全面对比这两位武术家的异同,试图还原他们的真实面貌。
在名声篇与影视篇中,我稍微比较了一下两人的高低。
简而言之,论名声。历史上是霍元甲胜。而现在的世界影响力,我觉得则是黄飞鸿更胜一筹吧。
论影视得数量与质量。电影方面是黄飞鸿系列胜。电视方面则是霍元甲系列更成功。所以这两局,两者基本旗鼓相当。
而两人同是武师,心怀天下,侠肝义胆。又是晚清十大武术家的榜上人物,那么他们的看家本事——武术,这方面谁高谁低呢?
这要从几个方面说起!
【黄飞鸿】
黄飞鸿是岭南武术界代表之一。出生于武术世家。他的武术一方面由他的父亲黄麒英教导,其父师从少林陆阿采。可以说,黄飞鸿的武术渊源可以追溯到少林寺。一方面是偶遇拥有“广东十虎”之称的铁桥三徒弟林福成所学洪拳中的上乘铁线拳。
可以看出,黄飞鸿得武术体系属于典型的南派功夫。以拳见长,而在他的功夫里,出名的就有虎形,鹤形等以模仿为主的形意拳。以刚稳勇猛见长的铁线拳,这些都是南派功夫中赫赫有名的武术之一。响誉盛名!
除了南拳之外,黄飞鸿还擅长棍,刀,耙等兵器手段。这一点,似乎比霍元甲更胜一筹。因为我没有听说过霍元甲有会刀枪剑戟的说法,更没有听说过他有使用过。
【霍元甲】
霍元甲素有“津门大侠”的威名。与黄飞鸿一样,他也出生于武术世家。但相比较黄飞鸿的聪明伶俐,资历天纵。霍元甲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他从小就体质孱弱。其父霍恩弟看出了霍元甲的这一点,于是下决心不教他武术。
但是,心性高傲的霍元甲不甘愿认为自己懦弱无能,更不服别人叫他为东亚病夫。于是暗地里学了一身本事。其中迷踪拳便是他屹立武术界不倒的王牌。
说到迷踪拳,我不知道是缘分还是巧合。迷踪拳又叫燕青拳,乃传统武术之一。出自【少林寺】。
也就是说霍元甲学的是少林武术。这和黄飞鸿是不是暗合?虽然套路不同,但可以说是同出一脉。皆是少林武艺。
【演员功夫】
饰演这两位最为有名德当然还数李连杰和赵文卓了。
有一个规律,就是说拍武打片或者演武侠人物,其演员自身若没有真功夫的话,拍出来的无非花架子,只能骗骗外行,可以说是贻笑大方。那么,这两个殿英级武术家,武术冠军自不必说,肯定有真功夫在身。不然,这光芒四射的头衔也不会轻易的落入他们头上啊?
李连杰是五届全国武术冠军,自幼习武。无论是拳脚功夫还是刀枪手段都有涉猎。他的武术以传统武术为长,套路打法为其亮点。具有很强德欣赏性,当然实战性我觉得也不会差。
但凡看过他的武术表演的人皆称其为“当代黄飞鸿”(最重要的还是受其电影形象影响)。其飘逸悠扬的姿态,刚柔并济的拳脚,行云流水一般的套路吸引得众人为之喝彩。
而他最有名的五次冠军更是他深厚武术功底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些令人不得不佩服!
赵文卓和霍元甲一样,也是出生于武术世家。其家庭背景之优越,可以说超过了李连杰。以至于给人一种赵文卓更为专业的感觉。
赵文卓从小学习武术,1990年考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1990年获中国全国锦标赛少年冠军、1991年获中国全国大学生比赛全能冠军、全国武术冠军,并当选中国国家武英级运动健将。
【武英级】究竟是个怎样的荣耀,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肯定不简单!
他从师学武,擅长剑、枪和拳术,据说能耍三百多套拳法不知真假。接受过北京体育大学的系统训练。可以说是一位专业而又资质过人的武术家,武打演员。
赵文卓和李连杰都饰演过同样的人物,但是李连杰的人气明显要比赵文卓的大。
这其中缘由我觉得还是黄飞鸿系列的影响。
为什么人们觉得李连杰的黄飞鸿比赵文卓的黄飞鸿更成功呢?原因比较复杂,但不可避免的就是先入为主的思维在作祟也有可能。
总之,两人都是武术冠军,都有真功夫。所以在演员方面,两者是旗鼓相当!
【战绩比对】
在名声篇我说过了两人的一些事迹。总结起来就是,黄飞鸿是“为民之侠”,而霍元甲则是“为国之侠”。
就是说,黄飞鸿更多的侠肝义胆表现在在其帮助一些小人小民,路见不见拔刀相助的意思。虽然他也随着刘永福赴台抗倭,但是效益却是很不明显。没有霍元甲掀起的波浪之大。
而霍元甲,因为他的威名。曾两次吓跑外国高手。一个是俄国大力士,一个是英国大力士。这是需要何等威名才能创造这几乎神一般的战绩?
此外,霍元甲还亲手打败前来挑衅的日本柔道队,彰显了其高深的武术造诣,令国人称快。
相比较黄飞鸿民间侠义,霍元甲的为国大义更胜一筹。
包括以此带来的成就,精武体操会显然要比宝芝林和广东民团要赫赫有名的多。
虽然有不少人怀疑霍元甲的武功高低,但是其吓跑外国高手和打败日本柔道的战绩摆在那,铁一般的事实。我想如果没有点真本事,一般人很难做到吧?
所以,战绩上霍元甲胜。
【功夫比对以及影响力】
这是本篇的重点,也是评判黄飞鸿与霍元甲到底哪个厉害的重要标准,没有之一。
两个都是少林武艺,同门不同路。一个是以拳见长的南派功夫,一个是以动作敏捷,灵活多变见长的迷踪拳。可谓各有千秋!
有人说过,武术没有高低,人有高低。这句话有道理。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练武需要专心一志,勤练专练。不是说今天练这个,不好不练了。明天学那个,不好又不学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半途而废,而又好高骛远。这样学武毕竟不会成功!
高手,能用简单的几招打败别人。而一个人,纵然学到很多套路,但属于那种练拳不练功,且又缺乏实战经验的。那他所会的无非就是被人称为花拳绣腿的三脚猫功夫,打不疼人。而且更是辱没了其所学之武功门派。
武和功,我一直觉得是分开来的,就像文和艺。
武是技巧,也说是套路。功是力气,耐力,体力。
有武无功,攻而不克,打不疼人。有功无武,只靠蛮力,注定吃亏。
所以武功,武和功,两者缺一不可。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实战经验。具备此三点,那才是一个练武之人。
武术没有好坏,人有高低之分。武功的造诣在于个人的修为。所以,将黄飞鸿的象形拳,铁线拳与霍元甲的迷踪拳对比,我是比较不出来哪个武术更厉害。至于哪个人更厉害,我也只能说是差不多。
即使这两个人能一决高下,但是不代表其所学武功门派的高低。而是表示个人武功造诣的高低。
比如,一个练散打的打败了一个练少林拳的。能说明散打一定在少林拳之上么?
不能吧?只能说明这个练散打的比这个练少林的厉害而已。仅仅代表个人,而不是一门武术。
所以,武术比对这一点除非通过大型的,专门的比武大会,通过系统的,足量的比试才能分个高低,而不是通过个别人或者少数人。
故,我不知道象形拳,铁线拳和迷踪拳哪个厉害。
至于武功的影响力,这个我更倾向于前者。也就是黄飞鸿的虎形,象形,铁线拳等更为出名吧。
除了有很多相关书籍出版之外,黄飞鸿再传弟子的广泛传搏为黄飞鸿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机缘与可能。
反观迷踪拳,说实话这种武术我很少听说过。它在中国武术界的名声不是太大吧?
也很少有洪拳和其他少林拳的待遇和影响力!
【际遇】
黄飞鸿的象形拳,铁线拳红遍岭南。成为一种广为知名的武术。此外,他比霍元甲多出了会使用兵器等武术的技能。现在的国际影响力又比霍元甲高,后世接班人及弟子也比霍元甲大而多。这个似乎让人觉得黄飞鸿的武功比霍元甲厉害。但是,黄飞鸿战绩又不如霍元甲。历史名声也远不及霍元甲。两人又没有亲身比试一番,所以仅靠武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路数等来推断两者的高低,似乎不严谨,正确和符合史实。
影视方面,两者也是平平一般。
综合来说,黄飞鸿与霍元甲武力应该还不多。其他各有千秋!
地位,持平。
武力,持平。
后世影响,持平。
战绩,霍元甲胜
电视,霍元甲胜。
历史名声,霍元甲胜。
当代名声,黄飞鸿胜。
电影,黄飞鸿胜。
武术传播,黄飞鸿胜。
综合来说,差不多吧。
但是战绩和历史名声这两点使得霍元甲更具有一代大侠的色彩。
这两个人身处一个时代,但不巧的是这两个人有可能都闻过对方大名,就是没有机会见过面,寒暄,切磋一下武艺。
“南有黄飞鸿,北有霍元甲”也只是后人的一种美好想象而已。但不幸中的万幸的是,虽然霍元甲和黄飞鸿没有机会见过面。但是在一次广东武术会面上,霍元甲的儿子霍东阁作为北派武术界的代表来到广东会谈,就在此刻此地,霍东阁与黄飞鸿见上可一面。这也是两个南北武术大家最近距离,最能扯得上的一次联系。
便是际遇!
黄飞鸿的洪拳出自南少林。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