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空:从街机巨头到3A游戏开发商
卡普空:从街机巨头到3A游戏开发商
从街机时代的动作游戏巨头,到如今的3A游戏开发商,卡普空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对游戏品质的执着追求,在游戏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将为您讲述这家日本游戏公司的发家史,以及其经典游戏作品对游戏产业的影响。
卡普空的前身是创始人辻本宪三在1979年建立的IRM公司,随后在1981年成立日本胶囊计算机公司这一子公司,CAPCOM这一名字也由此而来。在1983年,公司正式更名为CAPCOM,这个名字来源于“胶囊(Capsule)”的CAP和“计算机(Computers)”的COM。
和大多数老牌游戏厂商一样,卡普空最初从事的也是游戏销售以及街机基板等零配件出租。在“雅达利大崩溃”后,卡普空吸纳了不少游戏人才,开发出了第一款游戏《VULGUS》。虽然这款游戏很大程度上借鉴了KONAMI的风格,但辻本宪三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并对公司开发团队进行分兵,随后推出的《1942》和《魔界村》让卡普空在街机游戏市场站稳了脚跟。
卡普空在街机市场的成功离不开《街头霸王》系列。虽然初代《街霸》由于复杂的操作系统和落后的操作手感并未获得太多关注,但随着CPS1街机基板的推出,街机游戏的操作体验大幅提升。1991年推出的《街头霸王2》更是让卡普空名声大噪,玩家可操作角色从单一的隆扩展到8人,也就是玩家俗称的“8人街霸”。随后推出的冠军版更是增加了4名AI角色,形成了“12人街霸”。
在FC平台兴起后,卡普空也没有忽视家用机市场。1987年推出的《洛克人》凭借其独特的游戏机制和优秀的画面表现,迅速在玩家中打响了名头。《洛克人2》通过类似点阵图的存档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游戏的可玩性和难度平衡。
然而,随着市场饱和和竞争加剧,卡普空在1994年末遭遇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寒冬。大量库存卡带的销毁成为当时媒体报道的焦点。在此期间,包括设计骨干藤原得郎在内的不少员工选择出走,卡普空的产出也大幅减少。
转折点出现在1996年,三上真司主导开发的《生化危机》凭借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恐怖氛围,虽然首发销量仅10万份,但凭借良好的口碑,最终销量突破百万。《生化危机》的成功不仅让卡普空实现复苏,也确立了其在3DAVG领域的地位。后续推出的《生化危机2》等作品延续了这一成功。
在《生化危机》之后,卡普空推出了另一个重要IP——《怪物猎人》。第一部《怪物猎人》于2004年在PS2上发售,虽然受限于当时的网络状况,销量仅28万份,但卡普空并未放弃这一IP。《怪物猎人P》通过改善单人游戏体验和武器平衡,销量达到破纪录的170万份。
2010年推出的《怪物猎人P3》被玩家称为“神作”,全新的雷狼龙、回归的双刀等武器,以及改进的动作系统,让《怪物猎人》系列登上神坛。2018年推出的《怪物猎人:世界》更是将系列推向新的高度,销量突破2700万份,系列累计销量达到1亿份。
如今,卡普空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3A游戏开发商,其创新精神和对游戏品质的追求,使其在游戏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从街机时代的动作游戏巨头,到如今的3A游戏开发商,卡普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游戏产业的变迁,也展现了游戏开发者的匠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