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西史辨伪与中华文化复兴”学术论坛简述
第三届“西史辨伪与中华文化复兴”学术论坛简述
2023年12月16-17日,北国古城太原迎来了一场学术盛宴——第三届“西史辨伪与中华文化复兴”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刘桂梅教授主持,黄河清教授致开幕词,众多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西史辨伪与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议题。
何新:西史辨伪的必要性
何新指出,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史学中被塞入了许多私货,其中不乏伪造、篡改和误导性的内容。他强调了西史辨伪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审慎辨别和价值的重新评估,才能使今人及后人对历史有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何新希望西史辨伪论坛能成为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共同探索历史的真相。
田辰山:西史辨伪与人类文明发展
田辰山呼吁整个学术界都应该关注和重视西史辨伪研究。他强调西史辨伪是一个关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如何克服当前面临的严重生存危机,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些因个人偏见、狭小利益而打压西史辨伪研究的行为,是违反人类道德的。作为一位学者应当勇敢地站出来,坚持真理。
金灿荣:正确认识西方与自我
金灿荣首先对第三届西史辨伪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西史辨伪事业给予了充分肯定。正确地认识西方,同时当然也正确认识我们自己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有助于我们恢复文化自信;作为学者,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搞清楚事实。事实都不清楚,后面的推理都是有问题的,对不对?西方是世界的现代化的样板,我们当然得认真研究它,这其中就包括对它的历史要正本清源。那么“从搞清事实,捍卫真理的角度出发”,“提出质疑是我们天然的权利”。
王岳川:西史辨伪工程的六大意义
王岳川强调西史辨伪工程的六大意义:坚持怀疑精神、运用四重证据法、团结全球追求真理者、坚持持久战、抵制阴谋论、注重中国文化安全。
诸玄识:西方历史学的起源与中学西传
诸玄识探讨了西方历史学的起源和中学西传的过程,揭示了六场“中国化”运动的影响。诸先生通过研究莱布尼茨与在华传教士的书信,揭示了西方通过传教士从中国获取大量知识与技术的历史过程。
董并生:欧洲宗教改革的真相
董并生指出,欧洲宗教改革并非如西方中心论所宣传的高级和进步,而是基于一种原始的食人习俗,导致了欧洲的大规模战争。他还质疑了路德和新教运动的历史地位,认为这些都是后来的历史虚构。
黄忠平:传教士与历法变革
黄忠平指出,自明末以来,传教士向中国朝廷渗透,其修历过程的内外矛盾及一些无法解释的历史乱象与徐光启和李之藻这样的朝廷重臣皈依基督教有着重要关系。这一暗流延续到整个清朝,直至发展成为掌管天文研究的官方要害机构——钦天监完全被传教士所控制,成了为欧洲利益服务的工具。
张启斌:历法与文化复兴
张启斌强调,中华文化复兴绝不可以西方阳历为正朔,并批评西方阳历在天文对应和四季准确性上的不足。在明清易代之期的历法变革中,西方传教士为彰显西历之长对中国历法做了转基因。他主张构建中国新时代天文历法话语体系于叙事体系,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观念,编创《中华平气法24节气恒日万年历》,推动中西“双历并行”真正落地,继之在不久的将来与西历角逐世界公历。
简无思:西方文献伪造的历史
简无思总结了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文献伪造的情况。他指出,古希腊/古罗马文献大部分基于文艺复兴以来的“重现”,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受损。伪造主要发生在宗教界、政界、学术界、文艺界和古董贸易等领域,尤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伪造形式包括伪造、伪托、扩充、模仿、伪典和伪金石。文献伪造是西方文明的核心特征之一,用于欺骗、掠夺、压榨、种族灭绝和殖民主义的精神征服。
王随学:西史辨伪的关键问题
王随学指出,我们长期以来将西方史视为“信史”,而忽视了西方式“史说”的本质区别。他提出了五个关键问题,包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质疑,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辨析,对“轴心时代”概念的批判,对“黑暗中世纪”说的否定,以及对科学史的重新认识。最后,他强调西史辨伪对西方文化霸权等的颠覆性冲击。
司民权:古希腊文献与文化传播
司民权探讨了古希腊文献的真实性,并提出了中华文化传播到欧洲的主体路径。古希腊学者的著作可能是由阿拉伯中世纪文化传入欧洲的。大唐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有着密切的交流,后者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阿拉伯科技文化。通过西班牙光复运动和十字军东征,欧洲发现并翻译了阿拉伯的科技文化,催生了经院哲学和文艺复兴。然而,关于“翻译运动”是否持续了200年,需要查证相关证据。
黄河清: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历史真相
黄河清指出,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原本是奥斯曼帝国的清真寺,建于1520年至1560年之间。他指出,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石砌圆拱的发明,而这一技术在13世纪传入波斯,并在大不里士建成了一座砖砌圆穹顶的清真寺。1514年,奥斯曼帝国攻占波斯,将大不里士的学者和技师迁至伊斯坦布尔,为苏莱曼大帝在1520年至1560年间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河清教授还指出,圣索菲亚大教堂附近的陵墓中葬有苏莱曼大帝的后代,与历史逻辑相符。然而,由于大清真寺曾被改建成世俗博物馆,其历史形象被西方视为基督教教堂,这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