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安全性深度解析
电动汽车安全性深度解析
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从电池组的风险到碰撞测试的结果,从电池类型的特点到国家对电动车安全的法规要求,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
纯电动汽车的驱动能量来自于车辆上的电池,大多使用电池组,也就是很多小电池串联在一起。风险派认为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风险因素之一,任何一块电池短路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当然,电池组必须有保护电路,但保护电路也可能在撞击过程中损坏。一旦发生短路,整个电池组基本不需要可燃材料,钢铁基本会烧红,像面条一样融化。但是,如果电动车使用轮毂电机,碰撞和短路的风险就会增加。
有权威机构得出了电动车起火风险不高的结论,这个结论来自于统计和碰撞测试。现在的电动车,电池基本上各个方向都保护的很好,碰撞测试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好的解释。但沃蓝达在坠机后的必要时间内燃烧,可能还是会让普通消费者紧张。但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电动车不安全。同样是剧烈碰撞,汽油车也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电动车普遍较重,在碰撞过程中还是占了较轻的便宜,但这并不是和谐出行所提倡的。电动车碰撞对短路的影响是由电池正负极材料击穿隔膜、刹车时能量快速充入电池时的超高电流等因素造成的。
电动车烧的核心是电池,现在大部分电动车都用锂电池。据简介,锂是世界上最活跃的金属,锂电池本身具有体积小、容量密度高的特点。但与此同时,锂电池的化学特性过于活泼,锂金属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现在常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各自的特点也不太相似。三元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小的体积和更轻的重量,但其安全系数经常受到质疑。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低,但被认为更安全。
但是,说到电芯,就不容易着火了。即使电池电芯在外界的猛烈冲击下破裂或受内伤,也不会马上燃烧。最多是电芯本身在接下来的必要时期会有热内聚力,在电池管理系统不能很好识别的情况下先烧起来。
除了燃烧,电动车还有其他安全问题,比如漏电管理。在机械部分,电动车的重量远大于同级车。底盘、悬挂、刹车系统要基本加强,操控和刹车性能也很关键。
现在国家出台了法律法规,对电动车生产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提出了要求。对于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测试,包括:机械负载——、振动、机械冲击和跌落;意外保护——碰撞、挤压、海水浸泡、外部火灾;适应性:3354温度冲击、湿热循环、盐雾腐蚀、高海拔;滥用——超温、短路、过充、过放。相信随着安全规范的完善和相应厂商的投入,电动车会朝着更安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