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年度演讲:造车源自一个意外
雷军年度演讲:造车源自一个意外
7月19日晚,小米举办第5次雷军年度演讲,主题是《勇气》。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介绍了造车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三年多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造车源自一个电话
2021年的一天,雷军上班路上接到电话,听到了小米被美国制裁的消息。在当时召开的董事会应对方案期间,有人提问:“假如小米的手机业务不能做了,你们三四万员工怎么办?”
在此次董事会上,有一个董事建议小米考虑造车,对于这个建议,几乎所有高管都支持。
随后,小米组成60多人的调研组,在多个城市调研,进行了85场调了八十多场,面访了两百多人,开了四次高管会,在调研过程中,雷军称,蔚来董事长李斌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两人一致力劝雷军造车。
后来雷军的判断是,智能电动车趋势不可阻挡。
“如果要造车,就要有长期打算,同时一定要奔着全球前五去。我们当时的测算是,要至少烧掉100亿美元。”雷军表示。
投入实在太大,输不起,雷军本人亲自下场掌舵。“如果这件事必须干,如果大家觉得我最合适,我愿意挺身而出。当时我的心里只有七个字:虽千万人吾往矣。”
(图片来自小米)
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公告了小米下场造车、首期投资100亿元。雷军在当时发布会上说,“这是自己一生最后一个创业项目,自己将押上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这场发布会让我百感交集。当时直播平台的留言字幕上,很多都是‘干翻特斯拉’。”雷军在发布会上介绍。
为何小米汽车不独立上市?
与其它造车新势力不同,小米走的是一条不依靠外部资本的独立之路。在19日晚发布会上,雷军对此也进行了回应。
(图片来自小米)
2021年4月,一群企业家到访小米,追问雷军:现在造车是不是太晚了?雷军当时回应:智能化是汽车的灵魂,这在电动车时代刚刚开始。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只要想干,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候。
另一个问题是:小米汽车为什么不独立上市?雷军回应:当时小米汽车啥都没有,就有投资机构给出估值是100亿美元,但是深思熟虑后认为,在小米内部造车,大量的人才、技术都可以直接用,可以全力以赴一起造车才有胜算。最后决定资金全部自己掏,风险全部自己扛。
大部分车企都是先做SUV,而小米选择是“不走寻常路”,先从纯电轿车做起,从最难的品类做起。
当时,还有很多人@雷军,认为尽快发车最重要,不要什么都自己干,找家代工就行。但是雷军对此拒绝:“因为过去吃过大亏,这次创业,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
不代工意味着在制造环节,所有核心技术都要自己做。“我们进行了十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电机、大压铸集群、智能驾驶、电池包等各个核心赛道…… 小米全部进行了重点投入。”雷军表示。
雷军的勇气来自哪里
雷军自述,三年多前,站在造车的十字路口,十分犹豫与纠结。那时的小米,正处多事之秋、内外交困。小米造车,勇气从何而来,如何冲出重围?最终决策的时候,雷军想了整整一周。
(图片来自雷军微信公众号)
非常偶然,他从书架上翻到了一本书,《人类群星闪耀时》。书中的一句话,让他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一个人对奇迹的信念,永远是一个奇迹能够产生的首要前提。”
他说,“造车三年多,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彷徨时,都会想起书中记载的那些命运降临的时刻,那些勇气闪耀的瞬间。”
“如果你正经历迷茫,我向你推荐一下这本书。我也想问问,每当你面临关键抉择时,你是怎么鼓足勇气,向前一步的? ”
小米一季度净利同比增100.8%
Wind数据显示,7月19日,香港恒生指数跌2.03%,报17417.68点;恒生科技指数跌2.12%,报3536.54点。其中,小米跌1.90%,报16.52港元。
小米集团5月23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坚定执行集团既定战略,稳健经营的同时持续加强能力建设,集团收入及盈利均实现显著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755亿元,同比增长27.0%,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65亿元,同比增长100.8%,其中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人民币23亿元。
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9.8%。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稳居第三,市场份额为13.8%。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65亿元,同比增长32.9%,小米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0.6百万台,同比增长33.7%。
小米汽车官方微博显示,6月小米SU7交付量超10000台,预计7月交付量也将超1万台。小米汽车披露开店进展,6月份新增17家门店,目前全国30城,87家门店已开业;7月计划新增17家门店,将覆盖四座新城市:济南,常州,长春,贵阳。
5月23日晚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其个人微博上曾宣布,小米汽车工厂将在6月开启双班生产,当月至少交付1万辆,并确保2024年年内至少交付10万辆,并力争达到12万辆。
(Wind综合证券时报 e公司、第一财经、雷军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