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含糖量标注不清 奶茶店“几分糖”到底有几分?
饮料含糖量标注不清 奶茶店“几分糖”到底有几分?
天气转暖,很多人忍不住想要“狂炫饮料”,但你知道你喝的饮料到底含有多少糖吗?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由糖类摄入过量而引发的健康问题逐渐被重视,“控糖”“减糖”“戒糖”等新概念逐渐流行。但市面上多数瓶装饮料的“甜度成谜”,而奶茶店所售饮料的含糖量更是没有统一说法。
多数瓶装饮料“甜度成谜”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居民每天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一瓶饮料中,到底含有多少糖?
在超市货架上,各式饮料琳琅满目。一瓶可口可乐瓶身的营养成分表上清楚标明,每100毫升可乐的含糖量为10.6克。这也就意味着,500毫升装的可口可乐每瓶含糖量为53克,只要喝下一瓶这样的饮料,就已经超过了膳食指南中的建议量上限。以一块重量约4.5克的方糖为标准来进行粗略计算,这瓶可乐的含糖量约等于11.8块方糖。
一瓶450毫升装的美汁源果粒橙按照营养成分表的标示,每100毫升的含糖量为9.4克。也就是说,一整瓶果粒橙的含糖量为42.3克,约等于9.4块方糖。
这两种饮料是明确标注了含糖量的,然而,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瓶装饮料,并未明确标出含糖量这一重要指标。例如,康师傅茉莉蜜茶、水溶C100、雀巢咖啡、红牛等多款备受消费者喜爱的饮料,均未在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出含糖量。
除了普通饮料,一些奶制品也几乎“甜度成谜”。例如,旺仔牛奶、娃哈哈AD钙奶饮料、简爱饮用型酸奶、味全草莓牛奶以及养乐多等多款酸奶和果味牛奶饮品的配料表中,虽然显示产品中添加了“白砂糖”,但含糖量同样没有明确标出。
奶茶店里的“X分糖”让人很迷糊
与瓶装饮料相比,市面上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现制现售奶茶、咖啡等饮品,含糖量更是含糊不清。一些商家对“含糖量”的标注方法则是花样翻新,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乐乐茶外卖平台页面显示,一款名为“热大口草莓桃”的饮料糖量一栏,标注着“少甜、正常甜、少少甜、少少少甜、不另加甜”等共计5个选项。
而在蜜雪冰城外卖平台页面,含糖量的标注方式又换了个样,一款“草莓啵啵”饮料的糖度被分为“正常糖、七分糖、五分糖”共3档。
贡茶外卖平台页面上,含糖量的标注方式也不一样,一款百香果茶的甜度有“标准糖、多糖、半糖、微糖”等4档。
“标准糖”到底是几克?“微糖”的含糖量实际能“微”到何种程度?“不另加甜”代表完全无糖吗?
在北三环中路一家名为“沪上阿姨”的饮品店内,当被询问询问一杯饮料的含糖量具体是多少。销售人员表示,顾客选择的饮品种类不同,每杯饮料的含糖量也不一样。“甜度是可以自己选的,三分糖、五分糖、七分糖、全糖。”
记者购买了一杯名为“椰椰抹茶”的饮品。最终,在电脑系统上查询了半天后,销售人员表示,这款饮品正常情况下含糖量应该为10克,但具体是一杯含糖10克,还是每100毫升含糖10克却无法解释清楚。
在位于白石桥南地铁站旁的一家茶百道饮品店内,销售人员称:“三分糖就是一点点。”但“一点点”到底是多少?销售人员为难了:“这可没法形容。反正三分糖就是微甜。”
记者反复刨根问底后,销售人员才无奈地解释,每杯饮料的比例都是机器预先调配好的。比如,如果想要选全糖,就在饮料机上选择“15”。
“15”的单位是什么?克?毫升?对此,销售人员也有些拿不准,她犹豫了一下表示,机器上显示“15CC”,“应该不是毫升吧?15毫升,感觉挺多的”。接着,她又用手比画了一下。
为了让记者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销售人员索性用纸杯从饮料机中接出一点糖浆后,将粘在杯底的少量糖浆展示给记者:“看,三分糖,就是这么一点点。”
“无糖”不等于“完全不含糖”
“无糖”并不等于“完全不含糖”。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也就是说,无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含糖量在0.5%以下,而并非完全不含糖。
曾有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做过检测,所谓“不加糖”的奶茶,含糖量也在2.2至7.9克/100毫升之间,并非完全不含糖。
“我买咖啡时特意选择了不额外加糖,为什么喝起来,感觉还是有点甜?”有消费者表示。对此,记者在采访时,咖啡店的工作人员解释,消费者购买的是一款五常米乳拿铁,米乳是由五常稻米制成,本身口感上就会带有淡淡的甜味。
也有饮品店的销售人员表示,即使顾客选择不另外加糖,也并不代表饮料完全“无糖”。比如饮料里添加的一些水果,可能本身就是甜的,或者是经过糖腌渍的;而奶茶中添加的芋泥、芋圆、麻薯等材料,在制作的时候,可能已经提前加入了糖,这些食材又是精细制作的高淀粉类食品,本身就容易快速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人是否能饮用还要根据自身情况。
市场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曾多次提醒,购买食品时不仅要看其是否标注“无糖食品”字样,还应综合参考成分表、热量表等诸多因素。同时,也要看该产品是用何种甜味剂代替了有关糖类。
市面上一些“无糖食品”中虽然没有添加蔗糖,但添加了木糖醇、山梨醇、麦芽醇糖等替代品,这些替代品虽然能量很低,但过量摄入也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能盲目过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