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产婆术式”的对话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产婆术式”的对话方法

引用
简书
1.
https://www.jianshu.com/p/b5b6d13046ab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式”对话方法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通过不断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纠正错误观念。这种方法不仅在古代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现代心理咨询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对话方法的四个步骤,并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其应用。

苏格拉底作为一个老师,从来不教导别人知识,而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启发你主动的进行思考。

这种独特的对话方法就是“产婆术式”法,苏格拉底称自己是智慧的助产士,协助别人生出智慧的胎儿。真的知识必须由内而发,由主体觉悟而生,不能由别人给你。

这种方法包含有辩证的色彩,能帮助对方纠正错误观念并主动加以矫正。整个过程仿佛产婆帮助孕妇生产下婴儿一样。分四个步骤:

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出正确的、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产生。

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

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

有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非常自负的、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讨论人需要不需要学习,学习时需要不需要请教师的问题。其中有一段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的辩论:

苏(苏格拉底):虚伪应放在那一边。

尤(尤苏戴莫斯):显然应放在非正义一边。

苏:那么欺骗呢?

尤:当然是非正义一边。

苏:偷盗呢?

尤:同上面一样。

苏:奴役人呢?

尤:也是如此。

苏:看来这些都不能放在正义一边了。

尤: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一边,简直是怪事了。

苏:那么,如果一个被推选为将领的人,率领部队去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能不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尤:当然不能。

苏:那么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尤:是的。

苏:倘若他为了作战而欺骗敌人呢?

尤:也是正义的。

苏:如果他偷窃、抢劫敌人的财物,他的所作所为不也是正义的吗?

尤:不错。不过开始我以为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呢。

苏:那么,前面我们放在非正义方面的事,也都可以列入正义一边了?

尤:好像是这样。

苏:那么,我们是不是重新给它划个界线;这一类事用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用在朋友身上就是非正义的了。你同意吗?

尤:完全同意。

苏:那么当战争处于失利而又无援的时候,将领发觉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舞了士气。这种欺骗行为应当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看应该在正义一边。

苏:小孩子生病不肯吃药,父亲哄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孩子因此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想这也是正义行为。

苏:又如,一个人想自杀,朋友们为了保护他而偷走了他的剑,这种行为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同上面一样。

苏:可你不是说对朋友任何时候都要坦率无欺吗?

尤:看来是我错了。如果您准许的话,我愿意把说过的话收回。

以上对话的内容,是苏格拉底用产婆术式法教育和引导自己的学生。很钦佩这种引发对方思考的启迪式教育方法,但这种教育方法的关键点是如何提问。

如何才能提出关键行问题,引发对方的思考呢?

在引发对法思考之前提问这就已经知道对方的观点是不对的,之后,再提出问题,引发对方说出观点中存在的谬误之处,并进行矫正。

但如果自己也不知道对方的观点是不对的,是不是就很难提出问题,引导对方去思考呢?

这样思考下来,如果要使用这种“产婆术式”对话方法,有两个重点前提,一是自己要知道何为正确观点,二是自己要知道提出哪些问题,才能引导对方朝着自己正确的观点进行思考。

这使自己又想起了心理咨询方法中的产婆术式法,到是可以结合着应用。

心理学教材中对“产婆术式”法中,咨询师如何围绕求助者信念中非理性的成分,提出具有挑战性和质疑醒的问题,比如:

"有什么证据表明你必须获得成功(或得到别人的赞赏)?"

"别人有什么理由必须友好地对待你?"

"事情为什么必须按照你的意志来发展?如果不是这样,那又会怎样?"

"你怎么才能证明你(或别人)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毫无价值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在这一件事情上失败了,就认为自己是个毫无价值的人,那么你以前许多成功的经历表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能否保证每个人在每件事情上都不出差错,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表明他们就不可救药了?"

"这件事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你能否拿出一个客观数据来说明?"

"如果这件可怕的事发生了,世界会因此而灭亡吗,你会因此而死去吗?"

"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是糟糕至极的话,我可以举出比这还要糟糕十倍的事,你若遇到这些事情,你又会怎样?"

"你怎么证明你真的受不了啦?"等。

通过以上这些问题,对于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进行发问和质疑,并引导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对不合理的信念进行修改,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这样结合着来思考的话,就是这种方法的两个难点应该有很好的解决,那么以后也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去启迪和引导他人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