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国民快餐"顶流"黄焖鸡,为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昔日国民快餐"顶流"黄焖鸡,为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曾经遍布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黄焖鸡,如今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从2017年全国4万余家门店的鼎盛时期,到如今成为迫不得已的"将就"选择,黄焖鸡的衰落令人唏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转变?
个人经历:从惊艳到失望
在北京一家沙县小吃里,我意外地发现了黄焖鸡套餐。久违的熟悉感让我毫不犹豫地下了单,但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大失所望:苍白无色的鸡腿肉浸泡在汤汁里,搭配的蔬菜也毫无生气,卖相惨淡。草草吃了一口,软碎而无力的口感让我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道预制菜。
《星级营养午餐》剧照
我将照片发给了一位朋友,他竟然告诉我,自己已经好几年没吃过黄焖鸡了。这个发现让我开始思考:曾经风靡全国的黄焖鸡,究竟怎么了?
黄焖鸡的辉煌历史
第一次吃到黄焖鸡是在北京四惠站附近的一个小棚户。简陋的环境和低廉的价格并没有影响它的美味:酱色的鸡腿肉搭配各种新鲜蔬菜,咸鲜中透着蚝油的深邃,辣度恰到好处。老板告诉我,这个酱是专门花钱学来的,不可能不好吃。
黄焖鸡是标准的山东菜。2010年,山东人杨晓路在投资粤菜餐厅失败后,决定改行做更大众化的快餐。他将传统黄焖鸡的分量改小,用高压锅简化制作流程,添加了海鲜酱、蚝油等调料,还推出了半自助的配菜模式。2011年6月,第一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在济南开业,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扩张。据杨晓路自己说,2014年一年就有2000多家加盟店。
在鼎盛时期,根据2017年百度地图数据显示,全国黄焖鸡米饭门店总计40834家,覆盖全国329个城市,其中北京、山东、河南、江苏、上海等一二线城市最多,互联网搜索指数甚至是沙县小吃的两倍多。
质量下滑与预制菜化
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黄焖鸡的质量开始出现下滑。朋友告诉我,他之所以不再吃黄焖鸡,主要是因为发现了它的预制菜化。在1688网上,10包黄焖鸡只需45.5元,每包成本不到4.5元,而消费者却要支付20多元的价格。
黄焖鸡的预制菜化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这本就是为大众快餐所创造出的食物,极低的制作难度,进一步赋予了预制菜方便复制的基础。当技术和中央厨房体系发展到可以大批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时代,很难有商家会错过这种机会。
品质参差不齐与管理缺失
除了预制菜化,黄焖鸡的另一个问题是品质参差不齐。同一个名字,不同店铺的味道几乎没有相同的。这与沙县小吃和肯德基等连锁品牌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至少能保持一定的品质标准。
这主要归结于黄焖鸡这个品类在更大层面的管理缺失。作为山东走出来的代表快餐,黄焖鸡却没有得到山东本地的政府扶持,民间力量虽然蓬勃,但当市场出现混乱,当资质不同的大小预制菜公司,甚至没有资质的作坊都能做黄焖鸡,这背后就需要一定的监管。
未来展望
如今的黄焖鸡已经稀释在全国各地各种小吃门店里,但它口味的标准被降低了,出现的场景也被稀释了,甚至不得不离开曾经无处不在的一二线城市写字楼附近,进入更下沉的市场。我们对黄焖鸡的信任也如同它不断稀释下沉的发展经历一样,不断的降低,直至它不再成为日常快餐里一个时常会想起的选项。
《都挺好》剧照
黄焖鸡的黄金时代,大概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