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力"3i"——"我有"、"我是"、"我能"
抗挫力"3i"——"我有"、"我是"、"我能"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抗挫力至关重要,而"3i"理论——"我有(I have)"、"我是(I am)"、"我能(I can)",能够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策略。
"我有(I have)":提供物质和情感支持
当孩子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因为紧张而表现不佳,感到失落时,家长可以让孩子意识到"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作为后盾。家人们会给予理解、安慰和鼓励,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分享自己曾经类似的经历,让孩子明白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同时,"我有"足够的学习资料和资源,如相关的演讲技巧书籍、优秀的演讲视频等,帮助孩子提升能力,为下一次的挑战做好准备。
"我是(I am)":培养自我认知和肯定
假设孩子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产生了自我怀疑。家长此时要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特质,比如"我是"一个认真努力的孩子,每次做作业都很专注;"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虽然这次考试没考好,但平时解决难题时常常能想到独特的方法;"我是"一个有毅力的孩子,之前学习钢琴遇到困难都坚持下来了。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明白一次考试的失利不能定义自己的全部,要相信自己内在的优秀品质能够帮助克服困难。
"我能(I can)":培养行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孩子想要参加学校的足球比赛但担心自己技术不够好为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相信"我能"通过更多的练习来提高技术。制定一个详细的训练计划,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传球、射门和带球技巧。同时,告诉孩子"我能"主动向教练和优秀的队友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我能"在比赛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即使犯错也不气馁,及时调整策略。当孩子真正去行动并取得一定进步时,他们会更加坚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在面对未来的挫折时更有信心去应对。
实际应用场景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场景中,比如孩子在竞选班干部失败后情绪低落。家长可以先从"我有"入手,告诉孩子"我有"父母的支持和信任,"我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这次失败并不代表永远没有机会。接着,强调"我是",让孩子认识到"我是"一个有责任心、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的人,这些优点在未来的竞争中依然会发挥作用。最后,引导孩子思考"我能"做些什么来提升自己,比如"我能"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展现自己的能力;"我能"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下一次竞选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抗挫力"3i"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挫折。家长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引导,让孩子真正理解并运用"我有"、"我是"、"我能",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坚强、自信和有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