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全图:清代古地图中的水利智慧
京杭运河全图:清代古地图中的水利智慧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这幅《京杭运河全图》是清代河道官员实地绘制的京杭运河形势图,采用立体象形符号表示的形象画法,描绘了大运河全程,运河沿线的城池、山川、湖泊、堤堰、闸坝等地理景观和水利工程设施都在图上一一表现出来。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千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挖的邘沟),后经7世纪(隋)和13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
《京杭运河全图》局部
《京杭运河全图》系清朝河道官员实地绘制并进呈的京杭运河形势图。采用立体象形符号表示的形象画法,描绘大运河全程,运河沿线的城池、山川、湖泊、堤堰、闸坝等地理景观和水利工程设施都在图上一一表现出来。图中标明以东为上,实际的方位是上东下西,左北右南。
该图沿运河两岸绘制了绍兴府、顺天府等13个府治所,萧山县、怀柔县等50个县治所,高邮州、昌平州等12个州治所;注明了100余处水闸(坝)及其之间里程;注明了运河水的来源,详细绘制了运河两岸的大小湖泊,有名称的直接连接运河的大型湖泊18处,全图注明名称的湖泊共计60余处。对照现在地图,有些湖泊已经消失,有些湖泊明显扩大,如山东境内的独山湖和南阳湖,水域面积明显往北扩展。图上还注明了重要湖泊水域的大小,各河、厅县之间的界址,运河水涨季节及航运情况等内容。
图中的淤黄河、黄河都用黄色来表现,而运河及其沿途支渠、湖泊用浅绿色来表现,堤防用棕色线条表示。沿途城市用城墙边线符号来表示,没有明显的城门等建筑标志,表现手法较为简洁。
全图文字注记的字数超过3000字,蕴含了大量有价值的关于京杭运河及其他河流的信息。图中对各地驿站名称和间距、水闸之间的里程、运河的支渠和湖泊、各河厅交界等状况,均进行了说明。
图上的文字注记可以分为红色和黑色。其中红色的注记详尽描述了从绍兴府到北京崇文门的驿路系统,沿途各个驿站之间的道路里程和名称都有记录,黑色的注记则主要记述运河水情状况,包括沿途河湖的水情信息与通航状况,运河官员的行政管辖范围等内容。图中的驿站间或者闸间的里程数,一般精确到里,个别闸之间的里程数精确到分。
根据图中的注记“新河头计长二十里许,于光绪七年春间挑浚,重运由此经过”,可知《京杭运河全图》绘制在光绪七年(1881年)之后,而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运河水利由各省分筹,漕粮全改折银替代,河运废止,可知该图表现的内容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之前。该图的绘制时间,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从开封铜瓦厢北决、夺大清河入渤海已经20多年,但黄河夺淮入海的故道仍在图上绘出,而王家营、西坝等康乾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仍标示于图上,因此该图是将历史与现状综合绘制在同一幅图之上的。
《京杭运河全图》是清晚期运河图的典型代表,对了解清晚期的漕运和运河以及运河图的内容与形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