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白: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
飞白: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
飞白,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它不仅是一种书法技巧,更是一种融合了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综合艺术形式。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飞白的起源、特点、应用以及具体的创作技巧,感受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
什么是飞白
飞白,亦作“飞白书”,是一种特殊的书法形式。相传东汉灵帝时,蔡邕在鸿都门看到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写字,受到启发,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法的特点是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飞白不仅在书法中有所体现,在中国画中也是一种独特的技法,指的是枯笔露白的线条。在修辞学上,飞白则指故意写白字的修辞方式。
飞白之美
书法中运用飞白,能够产生独特的艺术美感。飞白的运用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笔画美:飞白的笔画形态多样,有的如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单字增辉:单字中的飞白和其他笔画虚实相生,具有图画美,间或具有装饰美。恰当运用飞白,可以使单字顿时抢眼,甚至掩盖或挽救一字中不明显的败笔。
整体美:整幅作品中的飞白,有的如山涧清泉,清新自然;有的似花朵点缀衣裙,款款生情;还有的像孩童在母亲怀里玩耍,富有情趣。飞白的轻重徐疾,可以反映出书写的节奏,增强作品的整体美感。
飞白之用
飞白的运用有其特定的规律和技巧:
常见于行草书:一般情况下,行书和草书中运用飞白较常见,楷、隶、篆书中用得较少。这种现象主要由各种字体的笔画特点、作品的章法、书写的速度等因素所致。
笔画选择:飞白较多地用于竖、提、横画中,少用于其他笔画,这主要是由笔画形态、运笔过程和书写风格等决定的。
位置选择:飞白一般用于笔画的中部或尾部,要求运笔自如,过渡自然。其中,飞白的尾部,有回锋,有的露锋,一般视书写风格、速度、运笔等情况变化使用。
连接处运用:在一定中上笔与下笔相连处,或是上字的末笔与下字的首笔相连处,恰当运用飞白可增强一定的美感。但飞白牵丝要宽窄、长短得当,承接转合要自然而不失力度,并且要求飞白牵丝不宜过多。
飞白之忌
运用飞白作书,要求恰到好处,因此在书写过程中有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忌出现在起笔处:飞白不宜出现单字起笔处或笔画的前端,或过多出现在一幅作品的首字。否则,整个字或整幅作品便失去气势,使得"立"起来的力量锐减,即不能"造势"。
忌一字多飞白:一般在字的一笔中出现飞白,少有两笔同时出现。倘若一字中过多出现飞白则导致笔画不实,有飘浮之嫌。
忌整篇多飞白:整幅作品中过多运用飞白,易导致松散不实,气断而乏力。飞白在整幅作品中只能起点缀作用,以少胜多,以巧胜多,以精胜多,方可增强整体美。
忌飞白过长:一般书写者不要刻意去追求用过长的飞白凸现自我,要打好书法基本功,循序渐进,达到自然表现的最佳境界,方能将飞白运用得长短适宜、挥洒自如。
忌软弱乏力和不自然:仔细研究书写高手的飞白,均刚柔相济,多用中接,水到渠成,浑然一体,神采奇妙。这是习字者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飞白的创始人与历史传承
飞白的创始人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关于飞白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东汉灵帝熹平年间,蔡邕在等待接见期间,看到工匠用蘸着石灰水的扫帚刷墙,受到启发,回家后经过反复尝试,终于掌握了飞白的技巧。
飞白在唐代得到了复兴,唐太宗、唐高宗都对此书体情有独钟。北宋时期,宋太宗与宋仁宗两位皇帝对飞白书大加推崇,使得飞白书体达到了创作的最高峰。然而,自清代开始,飞白书体逐渐呈现式微的趋势。
飞白书的传奇故事
在唐代元和年间,甘肃人李约在洛阳建了一座精舍,专门收藏和展示一件稀世罕见的飞白书作品——梁代萧子云所书的"萧"字。这个故事展现了飞白书在当时文人墨客中的崇高地位和艺术价值。
飞白的艺术特点与创作技巧
飞白在书法艺术中是一种独特的笔法,其特点可以用以下几点来概括:
以隶书为基础:飞白书是以隶书为基础形成的,因为只有隶书的文字造型才适合于"飞白书"的创造。
纸张的特殊要求:纸的出现,尤其是粗糙的纸张,为"飞白"效果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操作难度:能把"飞白书"再现出来,一定是现代书法之极致。因为"飞白书"是书法艺术效果的极致表现,它把书法的抽象、黑白、虚实等特征紧紧地粘贴在一起,使其诸辨证的力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飞白的创作技巧
字型书体的选择:首选的字体应该是隶书、汉简之类。其次选古鼓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唐楷不宜用"飞白书"字体。章草、今草及行书类只能用"飞白"法来点缀,不宜多用更不能全用。
用墨的方法:墨不宜焦枯。浓墨或轻墨均可。焦枯墨虽易出"飞白"效果。但有不洁之感,多出病态。若能用淡、轻墨写出"飞白"效果,书写"飞白"的感觉也就基本掌握了。
笔、纸、墨的选择:笔,以尖、齐、圆、健为基,应以柔软且弹性好为宜。宣纸以净皮、棉料等吸水性强、纸纹表面粗糙(纸质均匀)。墨必须用书画专用墨,以便装裱。
保证书体的可识读性:书法美是建立在汉字"可识读性"原则基础上的,一旦不具备这条原则,那就不是书法而是另外一回事了。
"飞白"效果的运作:在未下笔之前,我们的意识就先有了为何出"飞白"效果的因素,你可以随时提按运行毛笔,便可随时出现"飞白"效果。而是你的情感、意识在随着笔端在"自然"流动,行笔要舒展,缓慢且流畅。似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亭信步"的稳健之势。
飞白与行草书的关系
自蔡邕后,"飞白书"就绝迹了。只有一些偶然的机会才会出现一些"飞白"技法。这已是很难能可贵的了。因为"飞白"效果在书法艺术因素中最具神采。中国书法有行、楷之分,属楷书的有大篆、小篆、隶书、魏碑、唐楷及以唐楷造型形成的馆阁体等。章草、今草(草书)亦属楷书范畴。但行书不同,它是一种破楷书的草写、便写、随意写,循字不循楷,是一种破楷的写法。但离不开汉字的字形原则。
几乎自汉文字基本成型之际便有行书的出现。如行篆、行隶,也就是楷字的草写。章草、今草正是在行书的影响下创立的。但章草、今草、草书一经创立,便具有极为严格的比法书写原则。"飞白书"若形成新的字体,照样有极为严格的楷法。但"飞白书"字形不会进入社会服务功能,只能是一种艺术赏玩罢了。
"飞白书"得以流传下来,得益于行、草的传承,但"飞白"在草书中的存留空间很小,这是草书的楷法性质所决定的。
"飞白"是书法艺术的精髓灵魂所在,但不可乱用。虽然"飞白"最难把握,表面看去似是不经意,实际操作却是精心"安排"的。这或叫恰到好处吧!
飞白书势铭
鲍照的《飞白书势铭》是对飞白书艺术特点的生动描绘:
秋毫精劲,霜素凝鲜。沾此瑶波,染彼松烟。超工八法,尽奇六文。鸟企龙跃,珠解泉分。轻如游雾,重似崩云。绝锋剑摧,惊势箭飞。差池燕起,振迅鸿归。临危制节,中险腾机。圭角星芒,明丽烂逸。丝萦发垂,平理端密。盈尺锦两,片字金镒。故仙芝烦弱,既匪足双;虫虎琐碎,又安能匹。君子品之,是最神笔。
这首铭文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飞白书的精妙之处。从用笔的精良到绢素的鲜亮,从墨色的润泽到用墨的讲究,从笔画的形态到整体的布局,无不体现出飞白书的独特魅力。最后,作者以"是最神笔"作结,抒发了对飞白书艺术的由衷赞美。
飞白,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古代书法家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了解飞白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创作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