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3大真相,关键时刻能救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低血糖的3大真相,关键时刻能救命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3A07ZHS00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危害甚至超过高血糖。了解低血糖的真相,掌握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揭示低血糖的三大真相,并提供实用的应对建议。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
不少糖尿病患者非常关注高血糖,殊不知,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
发生低血糖时,若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机体为了保障重要器官的运转,会分泌更多升糖激素。这类激素可以升高血糖、血压,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过度用力会导致心脑缺氧,从而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卒中等。出现严重低血糖时,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致人死亡。
所以说,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事件,足以抵消过去几十年努力控糖的成果。糖尿病患者都应知晓低血糖的相关知识,在防止低血糖发生的前提下,科学降糖。
发生低血糖,不一定会心慌、手抖
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千变万化,与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症状。
- 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
- 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具体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活动不灵,甚至出现一侧肢体不能动弹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四肢抽搐、意识不清等类似“癫痫”的症状;或晚上噩梦连连、睡不好,白天精神状态欠佳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 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临床表现与急性脑血管意外相似,所以在临床救治中极易被误诊和漏诊。
- 有些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即无症状低血糖:
一般来说,病程较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发低血糖的患者或存在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
长期高血糖状态及反复的低血糖刺激可能会损伤自主神经,降低交感神经的敏感性,使机体对低血糖反应的灵敏度下降甚至丧失。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不要凭症状感知血糖高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并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忌随意增加降糖药剂量。
低血糖并非全因降糖药所致
糖尿病患者,警惕以下危险因素:
-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 呕吐、腹泻:呕吐、腹泻可使机体能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从而诱发低血糖。
-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
- 运动增加或剧烈运动。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 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的应用:尤其是老年患者盲目相信广告或江湖游医推荐的“中药”,里面可能含“格列本脲”等半衰期长的药物,或者使用较大剂量的低预混胰岛素。
- 注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可常常表现为低血糖。
预防和救治低血糖的8大建议
- 有低血糖症状时,需要立刻测血糖,若血糖≤3.9 mmol/L,要吃15克糖类食物,可以是2
5个葡萄糖片或半杯桔子汁或56块水果糖或两大块方糖或一大汤勺蜂蜜或一杯脱脂牛奶(任选其一)。15分钟后,再次测血糖,如果血糖仍然低,需要继续补充糖类食物。 - 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表情淡漠的重症低血糖患者,无法进食,不要强行给糖块,否则可能被误吸入气道中,引起窒息死亡,需要及时送医。对于严重低血糖的门诊患者,建议使用无需复溶的胰高血糖素制剂。
- 服用这类药的患者吃糖不管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通过抑制肠道黏膜上的α-葡萄糖苷酶,可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用这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需要喝葡萄糖水或者蜂蜜水,而食用蔗糖或者淀粉类食物纠正血糖的效果不好,因为后面这些食物都需要α-葡萄糖苷酶作用分解后,才可以被机体吸收。
- 对于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方式建议使用连续血糖监测(CGM)而不是指尖采血。
- 对于接受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低血糖高危门诊患者,建议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而非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中效胰岛素)。
- 对于接受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的低血糖高危患者,建议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而非短效人胰岛素。
-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需要使用磺脲类药物,建议选择格列齐特、格列喹酮,作用相对温和。
- 当出现呕吐、腹泻等表现,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同时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就医。
与高血糖相比,低血糖的危害毫不逊色,且来得更迅猛,一旦延误诊治,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对大脑造成永久性损伤,甚至会让患者付出生命代价。因此抢救低血糖必须“争分夺秒”!
对于有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方案应考虑患者年龄、降糖药物本身的特点、低血糖风险、有无心脑血管高风险、血糖控制目标值等因素,并加强低血糖相关宣教。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热门推荐
微时代下的生活变革:微科技、微经济与微文化的深度剖析
方向盘抖动原因及解决办法
神经网络发展历程:DNN、CNN、RNN
学习日语必备:如何有效地掌握下车用语
杭州3宗涉宅用地均溢价成交,房企竞争激烈会如何影响房价?
超导体是什么?超导体的应用与分类有哪些
历史上五位富得流油的贪官,一个比一个惨,不是凌迟就是满门抄斩
不同类型燃料电池及其应用综述
不同类型燃料电池及其应用综述
皮蛋制作方法及配方
《三角洲行动》航天基地地图图文详解
10种美味羊蝎子的家常做法 十大受欢迎的羊蝎子吃法排名
打麻将记不住牌、胡不了……所以是老年痴呆了吗?
手机如何备份游戏数据库
北京公积金贷款条件及影响额度因素有哪些,贷款额度是多少
福州三江口植物园迎客超25万人次 每日可预约门票增至1万张
Excel表格怎么做比例图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及期限详解
八字从强格:命理学中的独特格局
如何理解经济数据对黄金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投资中如何体现?
河南旅游线路的设计思路:从历史文化到自然风光,打造多元化的旅行体验
出国旅游英语口语大全:轻松应对海外交流
华佗刮骨疗伤:历史真相与医学传说
如何判断拔牙是否损伤了神经?有哪些明显的症状和表现?
华佗刮骨疗伤:历史真相与医学传说
南北气候差异分析:干冷和湿冷哪个更冷?
铁锅、砂锅、不粘锅……到底该用什么锅?
澳门印象:议事亭早年形貌
灯具的种类有哪些?家居照明灯具分类大全
自学erp需要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