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显著提醒、退款遭拒维权难!多位市民反映在“得物”买到其他平台二手商品
无显著提醒、退款遭拒维权难!多位市民反映在“得物”买到其他平台二手商品
近日,多位消费者向解放日报“民声直通车”栏目反映,在得物平台上购买商品时遭遇退款难的问题。经调查发现,得物平台上的二手商品均来源于“95分”平台,但平台在销售过程中并未对消费者进行充分的提示和说明,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二手商品,引发了一系列消费纠纷。
消费者遭遇:退款无门,维权艰难
市民吴女士向解放日报“民声直通车”栏目反映,去年8月,她在得物平台上购买了一双某品牌球鞋,支付近4000元。下单当天稍晚时候,她发现订单页面跳转到了“95分”平台,而她购买的球鞋竟然是二手商品。她多次申请退款,但连遭拒绝,近5个月过去仍未退回货款。
吴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段时间,多位市民均向“民声直通车”反映了相似情况: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同一平台误下单了二手商品,退款无门。
调查发现:平台未尽到提醒义务
记者调查发现,得物平台上的商品全部是全新商品,二手商品则全部来源于“95分”平台。在购买过程中,平台并未对消费者进行充分的提示和说明,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二手商品。
记者打开得物软件,在“购买”页面中,有推荐、鞋类、潮服、家居、数码等等品类,向下翻动页面,各类首页推荐的商品呈瀑布流形式滚动。记者随即点击首页一双品牌鞋,点击“立即购买”选项后,选择好尺码,下方显示三个不同的价格,分别是蓝底“¥1659 约两天到”、黑底“¥ 1649 约4至5天到”和深灰底色的“¥ 1560 约1至3天到”,不过第三个深灰底色的选项上,有一个小小的“95”标志,以及“全新”二字。这个价格最便宜,而且运送时效也比较快,又写着“全新”,看起来最划算。点击该选项后,很顺畅地进入确认订单页面,并未经历任何跳转链接。新页面最下方是1560元价格以及“提交订单”选项。
最右侧的“全新”选项价格最便宜,实则是“95分”平台的二手鞋。
有了多位市民的“前车之鉴”,记者没有立即付款,仔细查看页面后,才发现,订单的商品简介下方多了一行“SS·未使用 全新品相”的字样,页面左上角也不是得物的品牌标志,而是另一个软件“95分”的标志。此外,便再无任何提示“二手”的标识。不声不响间,手机屏幕上已经从得物切换成了“95分”,想买新鞋的记者差点支付一千五百多元购买一双二手鞋。
订单跳转到“95分”,但由于没有任何提示,记者起初并未发现将要购买二手商品。
记者再度返回最初的品牌鞋详情页面,在三个选项处向左划动屏幕,“95”旁的“全新”字样后才露出了此前未显示完全的“微瑕”两个字。可即便露出“全新微瑕”四个小字,消费者也未必能注意到,也未必能想到是二手商品。
记者还发现,浏览的几款二手商品均为“72小时无理由退货”,退换政策与得物平台全新商品的“七天无理由退换”并不一致。若消费者以全新商品的退换政策为参考,很可能会耽误退货时效。
专家观点:平台应显著提醒
针对市民们遭遇的消费问题,记者采访了法律专家。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丁金坤律师分析,依据民法典第496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消费者在售卖全新商品的平台购物,理所当然会认为买的是一手货,如果平台混杂有二手货,应该予以显著说明,以避免消费者误解。未显著提醒,导致消费者购买的,消费者可以重大误解为由,撤销合同,退回货款。如果平台的刻意把二手货混入新货中,引起误解的,则是违反《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市场监管机关可依法处罚。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邢鑫认为,嵌入二手商品的行为是否合理要结合平台方是否尽到提醒义务来看,对于消费者应提醒商品是二手商品还是全新商品。部分商品只有购买全新商品的选项,部分商品有购买二手商品的选项,导致部分消费者误以为是在购买全新商品从而跳转至二手平台下单。
结合市民的遭遇和记者的体验,邢鑫认为,“消费者知情权并未被完全保障。得物购物平台并没有尽到应尽的提醒义务,或者说目前的提醒程度是不够的。”从当前的购物界面而言,二手交易选项入口的提醒太少,并未明确标注该商品为二手,有的仅标注“日常使用”,虽然两个选项作了颜色区分,但某些商品存在多个选项,容易与其他购买选项混淆,后续跳转至二手平台其页面布局风格也与该购物平台类似。二手商品的购买选项提醒必须明确标准为二手商品,并且要采取比较醒目的方式提醒消费者如弹窗、短信、电话确认等形式。
针对市民误买二手商品后退货难,邢鑫分析,实际是否适用7天无理由退货,在司法实践中一般着重考虑两点,首先,适用无理由退货是否会造成商品价值的大幅度贬损或给出售者造成重大损失,该商品并不因其二手商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无理由退货;其次,关于退货规则,是否得到消费者的“一对一”明确确认和同意。在能够保证商品原样的情况下,二手鞋的价值并未大幅度贬损,拒绝退货是不合理的。
律师建议:谨慎购物,保留证据
律师提醒,在购物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商品的描述、图片以及购物须知,尽量多向卖家提问,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具体是全新商品和二手商品从商品介绍中很容易发现问题;在交易过程中,一定要保留好交易记录、聊天记录、商品照片等证据,以便在需要时维权;以及谨慎选择交易平台,目前网购平台鱼龙混杂,各个平台的政策制度不一,消费者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网络平台进行消费。
如遇消费问题需要维权,律师建议消费者首先与平台方、卖家进行沟通协商,并向其阐述自身诉求以及原因,如果通过平台方不能维护自身权利,可以转向消费者协会进行维权,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申请调解,向消协提交证据材料,获取调解方案;如果还是不满意调解方案,可以向市场监管等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者向法院起诉解决。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