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察舌头快速识别疾病
【舌诊】察舌头快速识别疾病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舌诊的基本知识和具体应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舌头,这一看似简单的人体器官,实则是我们健康的“晴雨表”。在中医学中,舌头与五脏六腑紧密相连,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医生可以洞察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舌头不仅是帮助我们品尝酸甜苦辣的重要器官,更是反映我们身体健康状态的一扇窗。现代科学也证实,舌头的一些异常变化,可能与其他严重疾病有关。
一、看舌色
01淡白舌
舌的颜色比正常人淡,呈淡白色,多为虚证、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常见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的病症,与贫血、蛋白质代谢障碍、水肿等有关。
02红舌
舌的颜色比健康人红,甚至呈深红或大红色,多为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红得越深表明内热越重。多见于发高烧患者,另外也见于急性肠胃炎、肺炎、肝炎等感染性发热,或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肺结核等病症,与炎症充血、高热、脱水有关。
03青紫舌
整个舌头或局部呈青紫色,有瘀点、瘀斑,是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的表现。多见于冠心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心力衰竭、肝硬化、肿瘤等血瘀病症,与静脉瘀血、组织缺氧等有关。
二、辩舌质
01胖大舌
舌的体积比正常人大,舌头两边有牙齿压迫的痕迹—齿印,这是阳气不足、水湿内盛的临床表现。多见于慢性胃炎、肠炎、肾炎水肿,肝炎、肝硬化腹水,甲状腺机能减退(甲减)等病症,与血色素减少、组织水肿有关。
02裂纹舌
舌面出现纵横交错的裂纹,是热重伤阴的表现。多见于各种阴虚,内热偏重,高热脱水,慢性消耗性疾病,维生素B2缺乏等所致的舌黏膜萎缩。但也有极少数健康人可出现生理性裂纹舌。
三、望舌苔
01白苔
舌的表面附有白色的苔状物,是表证、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薄白苔常见于正常人或受凉、感冒等外感病症;白而厚的苔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肾炎等体内寒湿较重的患者。
02黄苔
舌的表面附有黄色的苔,是热证的临床表现。黄色越深表示内热越重。一般见于感冒发热、肺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肾盂肾炎等细菌感染或发热的病症。为丝状乳头增生、局部炎症渗出,以及口腔细菌的共同作用所致。
03灰黑苔
苔呈灰黑色,是体内有大寒或大热的临床表现,因认识上的不足,古人一直以为“苔见黑色……百无一治”。这种认识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可笑,但它却反映了一旦出现灰黑苔,则提示病情较重,应予注意。
如高热、重症肝炎、尿毒症患者出现黑苔,说明病情较重,应及时治疗。同时,黑苔与高热脱水、慢性炎症期的毒素刺激、胃肠功能紊乱、霉菌感染等有关。另外要注意,大量、长期使用抗菌素(即消炎药)也易出现黑苔,停药后一般多能自行消失。
还有不少人的舌头边缘并不光滑,反而有很明显的牙齿压迫痕迹,这类舌头被称作“齿痕舌”,是一种病态舌形。中医认为,齿痕舌形成的原因主要为脾虚湿盛,也可见于阳虚水泛、肝气郁滞等情况。
脾虚湿盛型
主要表现:脾虚湿盛型主要表现为舌边有齿痕,常伴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脘痞、大便溏薄、体瘦或肥胖、舌淡白或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濡细,治宜健脾祛湿。
药膳推荐:赤小豆薏苡仁山药粥
材料:赤小豆150克,薏苡仁100克,山药50克,红糖20克。
做法:前两味洗净,用清水约2000毫升浸泡3小时;山药洗净切小块。三者放入砂锅内,武火煮沸,改文火熬煮40分钟左右,至赤小豆、薏苡仁烂熟,放入红糖(糖尿病患者不放),续煮5分钟即成。
功效:赤小豆利水除湿,薏苡仁健脾渗湿,山药补益脾胃,红糖暖脾健胃,共奏益气祛湿、健脾和胃之功。
阳虚水泛型
主要表现:阳虚水泛型主要表现为舌边有齿痕,常伴畏寒肢冷甚则手足冰凉、小便清长、腹痛喜暖喜按、肠鸣泄泻、水肿、舌淡胖而润、脉沉细、苔白或白滑,治宜温阳利水。
药膳推荐:鲤鱼肉桂葱姜汤
材料:鲤鱼一尾(约1000克),肉桂5克,葱白3根,生姜5片。
做法:鲤鱼宰杀干净,将肉桂、葱白、生姜洗净放入鱼腹中,入锅,加水约25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炖至鱼熟汤浓即成。
功效:鲤鱼益气健脾、利水消肿,肉桂温阳散寒,葱白发表通阳,生姜解表温中,共奏温阳散寒、益气利水之功。
肝气郁滞型
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所著《中医临证备要》中记载:“舌边缘凹凸不齐如锯齿状,为肝脏气血郁滞。”
主要表现: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舌边有齿痕,常伴有情绪不宁、爱生闷气或急躁易怒、胁肋胀痛、善太息、睡眠不安、不思饮食、舌淡白或淡红、苔薄腻、脉弦,多见于女性,治宜疏肝解郁。
药膳推荐:茉莉合欢红枣茶
材料:干茉莉花瓣6克(或鲜茉莉花瓣10克),合欢花10克,红枣5克。
做法:红枣去核撕瓣,与茉莉花、合欢花共置茶杯中,加入开水,盖盖焖10分钟,代茶频饮,之后续水即可。
功效:茉莉花疏肝解郁、和胃理气,合欢花理气解郁、养心安神,大枣补气健脾,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宁神之功。
中医学认为,人的舌头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经常运动舌头,可加强内脏各部位的功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01舌抵上腭
静坐闭目冥心,舌尖轻舔上腭,凝神静气,调和气息。用舌尖轻轻抵住上腭,再用舌尖在上硬腭处正反转圈各36次。当唾液充满全口后分3次咽下。咽时要汩汩有声,直送下丹田。久行此法,五脏邪火不炎,气血流畅,百脉调匀,有益寿之功。
02 赤龙吐芯
把口张大,舌尖向前尽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感觉,当舌不能再伸长时,把舌缩回口中,一伸一缩共36次。唾液充满全口后分3次咽下。此法利五脏,久之可回春驻颜。
03张口结舌
张大口,伸长舌,口中如有津液生后可仰头咽下,心中默数81个数后收功。久行此法有通气、消食、驻颜去皱之效,对面部神经疾患也有疗效。
04揉搓舌柱
先将舌体向上翘起,以暴露舌柱,再用一手拇、食指两指端,伸入口内捏住舌柱作轻轻揉动,片刻即止。久行此法具有疏通心络,清热生津的作用。
练舌保健法每日早、中、晚各做一次,久之可加强内脏各部位的功能,使人容光焕发,健康永驻。
学会看舌象,提前预知身体健康状况
舌象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实“望”除了包括看气色、看身形等,看舌象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舌象反映出的身体变化,往往会早于我们的感受,可以对我们起到提示或预警的作用。
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进行诊断的一种望诊方法之一。舌象是由舌质和舌苔两部分的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
为什么要关注舌象?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望诊的重要部分,临床上对于各种疾病,都常结合辨舌来决定诊断和治疗,是中医临床上占重要地位不可缺少的检查常规。舌体的形质和舌色,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舌苔和舌体的润燥,反映津液的盈亏和病变性质。
健康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以下是在中医丰富的舌诊内容中,一些简便、易学的小方法,便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监测健康状态,以达到未病先防、疾病早治的目的。
看舌象辨健康方法一:看胖瘦
舌体胖大:提示体内水湿较多,或痰浊上泛。
舌体偏瘦:体内的津液不足,气血亏虚。
看舌象辨健康方法二:看颜色
透过舌苔看下面的舌质的颜色,正常健康人一般为淡红舌。
颜色偏淡、偏白:体质虚寒,气血不足。
颜色偏红:提示体内可能有热证。
颜色紫暗:气滞血瘀,可与增生、囊肿、肌瘤、肿瘤等疾病相关。
看舌象辨健康方法三:看舌苔
中医认为,舌苔由胃气上蒸形成,正常的舌头是薄白苔,覆盖较均匀。
无舌苔:提示体内的津液不足,脾胃功能较差。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和经常熬夜的人。
厚白苔:体内湿寒,脾胃运化功能差。
黄腻苔:体内湿热。
花剥苔:舌苔基本剥脱,仅余少量残存。提示胃阴不足,体内津液亏损。
裂纹舌:津液耗损,脾胃的运化功能差。
看舌象辨健康方法四:看形状
齿痕舌:舌头两边有齿痕,舌淡红,舌体胖大。主要是因为脾气虚,运化水湿的能力差,身体里湿气重,舌头胖大,然后跟牙齿形成挤压就成了齿痕舌。
舌头太尖:往往意味着肝气不舒。这类舌头尖,整体细长的舌像,天生性格敏感,心思细腻,在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往心里去引起肝气不舒。
舌头歪向一边:提示中风或即将中风。人体的舌神经连接着大脑,舌头是大脑的先行器官。脑供血不足时,伸舌头时舌尖会偏向一侧不能居中,也就是俗称“歪舌头”,或者发现吃饭、说话时老是咬着舌头,舌尖发麻等,都要警惕中风。
看舌象辨健康方法五:看位置
舌头的不同区域,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分别代表不同的脏腑、器官。当某个脏腑出现问题,在舌部的对应区域可出现相应的变化。
舌尖:对应人体上焦,反映心肺、咽喉、甲状腺等部位状况。
舌中:对应人体中焦,反映脾胃等部位的状况。
舌根:对应人体下焦,反映肾脏等部位的状况。
舌两侧:对应身体两胁的位置,反应肝胆等部位的疾病。
根据以上对应关系,可以及时了解我们五脏六腑的状况,下面为常见的几种舌象。
舌尖红——心火旺。
舌中间红——脾胃不和,有胃火。
舌两边红——肝胆火旺。
舌根部黄厚苔——下焦湿热。
舌尖凹陷——心肺气虚,可见胸闷气短等症状。
舌中间有明显裂痕——胃阴不足。
舌中间苔白腻——脾虚湿盛,常见小儿积食。
舌中间凹陷,两侧鼓起——肝郁脾虚,常见于女性乳腺增生、抑郁、情绪不宁等患者。
医生提醒:每个人的舌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表现,需要综合分析,全面衡量,参考其他证候,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