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嬰幼兒時期多擁抱,有助於未來社交能力發展
研究:嬰幼兒時期多擁抱,有助於未來社交能力發展
婴儿期的依附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一项研究表明,孩子在18个月大时所呈现的依附类型,可以预测其18岁时的人际互动模式。这种早期的依附关系不仅影响着儿童时期的行为,更会延续到成年后的社交能力。
儿童时期的依附关系影响长大后的人际关系
Dr.Main的实证研究显示,孩子在十八个月大时所呈现的依附型态,可以预测到他/她十八岁成年以后人际互动的依附型态。
儿童时期的依附型态
(1)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 Style"):约有65%为此型态
这一型的孩子在母亲离开,单独留在陌生的情境时,孩子会焦虑,甚至会哭。过了一阵子,孩子会渐渐安静下来,当母亲回来时,孩子张开双手,期待被母亲抱。母亲一抱,他就满足地在母亲怀中安静下来。过一阵子,他会再度去探索他的玩具世界。
观察发现,安全型孩子的母亲,都十分称职,她们有十分敏锐的心,懂得适切地满足孩子身心的需求,需要被抚慰就安抚,需要空间去探索就给所需的空问。在这样安全的依附情境中,孩子能发展出安全感,也能渐渐学会在焦虑时自我抚慰。
(2)逃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约有20%为此型态
这一型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好像没有什麽反应。事实上,当研究者在这些孩子身上装上生理反应回馈测仪时,发现这些表面上若无其事的孩子,心里焦虑的程度更甚于安全型的孩子,只是他们学会压抑、否定,并隐藏自己痛苦的情绪。这些孩子在母亲回到房间时,并不像安全型的孩子会迎向母亲,他们不会伸手要母亲抱,也不期望母亲会抱他们。
(3)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Style):约有10%为此型态
这一型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放声大哭,放下手边玩具,紧追母亲不让她走。母亲离开后他无法安静下来,也无心再玩。母亲回来时,他马上跑向母亲,一面要母亲抱,一面又打母亲,生她的气。被母亲抱在怀中,过了许久仍无法安静下来。最后又回到地上玩耍时,他不像安全型的孩子能专注、放心地玩,他会一直看着母亲,生怕什么时候母亲又溜走。
观察发现,这一型的父母虽爱孩子,他们的情绪却较不稳定,对孩子的反应也不一致,多变而难以预测。例如,当父母心中寂寞、焦虑时,则不管孩子当时是否需要心理空间,父母会黏着孩子;但若当父母陷入自己低潮的情绪之中时,则不管孩子是否需要,他们也不给孩子注意力或爱的响应。在这样不稳定的心理环境之中,孩子较容易变得焦虑不安。
成人时期的社交关系
(1)安全依附型态(secure attachment)
认为自己是可爱的、值得被爱的,他人也是值得信任且会给予自己回应的,这种人在人际关系中能够独处,同时也能享受亲密。
(2)排除依附型态(dismissing attachment)
这种人对自己抱持着正向的看法,但是却不信任其他人,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逃避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倾向於保持界线与独立。
**(3)焦慮依附型態(preoccupied attachment)
這一種類型的人對自己的看法是負面的,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但他們卻對其他人抱持著正向的看法,認為他人是值得相信的。但是這種人因為對自己的自卑,認為其他人比自己好,因此在關係中很擔心會被拋棄,必須不斷尋求他人認同以獲得肯定。
依附关系从小培养,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过度拥抱"的问题,这些早期的爱与关怀将成为孩子未来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基礎,让他们在面对世界时,拥有更多的自信、稳定与链接。爸爸妈妈试着放下焦虑,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更多的拥抱吧!这将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更健康、更有韧性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