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帛书老子》:重识老子传世“五千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帛书老子》:重识老子传世“五千言”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153215/

《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经典,其版本的差异一直备受关注。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版《老子》,为研究这部经典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为您介绍帛书版与传统通行本的主要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

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胡适先生亦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而在钱穆先生推荐的经典中,《老子道德经》也是必读之书。

《老子》又名《道德经》,作者为春秋末年先贤老子。出函谷关为尹喜留下著书立说五千言。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即道经和德经,共5000余字。文字虽不多,但言简意赅,蕴含哲理深厚。

老子的《道德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85年,距今2500余年。在帛书《老子》出土之前,人们主要看的是魏晋时王弼的注本。而《老子》经千年传抄,文字多有增删,未能保持原有的面貌。目前公认的最早的版本是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版。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甲、乙本,让世人对传世本《老子》有了重新的认识,其中甲本用篆书不避讳刘邦之名讳,说明其年代在刘邦称帝之前;乙本用隶书,避讳刘邦之名不避讳汉文帝刘恒,说明其本在刘邦之后刘恒之前,十分难得,一经问世就引起世人的轰动。

《帛书老子》分为“德经”、“道经”两部分,在帛书本与王弼本对照,细细品味章节中的差异,附录则是帛书《老子》残卷原貌甲乙本与王弼本原文对照。

帛书版与通行版有哪些不同呢?

行文顺序不同,通行本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帛书本则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其次章节次序、句序、用字也不同;

最为重要的是一些内容上的不同,如帛书甲、乙本上的“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就与我们熟知的“大器晚成”不一样,即应顺其自然,最大的器具不求最终的完成,因为一旦成了就意味着完结,而失去了进一步的可能性,甚至会走向衰落,提醒人们不要追求极致,这也许才是老子原本的意思。不一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本书适合案头常备,慢慢读,细细品,从中发现老子真正的思想内涵。

阅读上本书是先有题解,再列甲、乙本与王弼本原文,再附加注释,最后是译文。曾经读过王弼注本如今再读帛书版,有的地方豁然开朗,感觉很流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