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酒制作酒米,黄米酒的做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酒制作酒米,黄米酒的做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dmaah.com/article/2060039.html

黄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而黄米酒是利用黄酒酿造方法制作的一种米酒,其口感醇香,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本文将详细介绍黄酒和黄米酒的制作方法,包括原料准备、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黄酒的制作工艺

黄酒的制作是基于黄酒菌发酵的过程。酿造黄酒需要用到特定的酒曲,一般是由麸曲和米曲混合而成。酒曲是一种富含酵母菌和酵母菌产生的酵素的发酵剂,能够加速酒液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在制作过程中,酒曲会与大米一同发酵,形成黄酒。

传统黄酒的酿造工艺

  1. 制曲
    酿造黄酒之前,必须要提前半年做好酒曲,一般做酒曲选择在天气炎热的伏天制作,利用麦仁、酵子、麻叶等经过装填、发酵而制成传统的酒曲,使用这种酒曲酿造出来的黄酒酒香四溢,同时也更加的传统和古朴。

  2. 浸米
    黄酒酿造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每年的腊月附近进行,腊月里由于气温低,小米在水中浸泡不容易变质,同时低温可以保证小米黄酒的慢发酵,以免温度过高,酒质容易变酸,再者腊月天气没有蚊虫,可以避免黄酒沾染蚊虫变质。

    做黄酒要选用煮酒专用的小米,俗称酒米,这个小米和我们平时在商场见到的小米还有不同之处,商场的小米俗称饭米,是煮饭专用的,这里选用的是酒米,试着自己做的朋友在卖之前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当地市场没有酒米出售可以选择使用糯米代替,在黄酒的口感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小米在冬季要提前24小时左右浸泡,可放在室内,避免室外低温结冰,同时小米要保证一直被水淹没,防止小米离水变酥。煮出来的酒渣就成稀糊状了。

    在小米充分浸泡完毕之后,反复淘洗几次就可以捞起放在竹筐中沥干水分,充分浸泡可以保证在煮黄酒的过程中小米可以熟透,没有夹生。小米沥干水分可以在煮酒前半小时进行即可。

  3. 备曲
    这是酿造黄酒的另一大原料,小麦大曲里面一圈褐色的环状是由于小米发酵造成的,这是优质大曲的表现,闻着有一股小麦腐败的气息,但是就是这种味道造就了黄酒的醇香。

    在酿造黄酒之前,要把小麦大曲切碎,大小适中即可,可以方便的拌在煮好的小米之中。在切大曲的时候要切记不能沾染食盐、水分、油脂等,避免黄酒在发酵过程中变质。在小麦大曲的存放过程中难免有返潮等现象,在切碎大曲之后,可放在太阳下暴晒,让水分蒸发,避免生水引起的黄酒变质现象。

  4. 煮酒
    酿造黄酒之前,要把锅周围的瓷砖清洗干净,避免在煮酒的过程中黏稠的小米溢出浪费。先在锅中放三分之二的水烧开等待下如小米。

    锅内水烧开之后就可以下如小米了,小米和水的比例要掌握好,水分太多煮出来的酒颜色浅、酒质不好,水少的话小米容易反生,黄酒容易变酸。

    小米放入锅内之后就要不停的搅拌了,搅拌最好使用香椿木做的手柄搅动,这样的酒质就会更加的醇香。不停的搅拌有助于小米受热均匀,避免锅底结渣。

    随着锅内水分的不断蒸发,小米也变得越来越黏稠,这是要加快搅拌的频率了,同时要看锅中的小米颜色变化,在水分过少的情况下,可以搅动小米往锅的周边加烧开的热水。这个时候水蒸气比较大,有条件的可以打开市内的排气扇,或者在室外进行。

    随着时间的变化,锅内的小米由于高温变成深褐色,这样就快要煮在小米变成深褐色之后可以捻一下米粒,看有没有硬芯,如果没有的话,就算煮这时候就停止烧火了。

  5. 拌曲
    把煮好的小米用铲子铲到事先准备好的簸箕内,上面颜色比较重的小米,是在锅底部由于高温造成的,这是传统酿造黄酒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您在喝黄酒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小米样子的黑渣子,不要认为是假冒勾兑的黄酒,这恰恰证明了是纯手工酿造的黄酒。

    把煮好的小米摊平,利于散热,待温度之后就可以拌进大曲了,放在缸底部的可以多拌一点大曲,放在上面的可以适当的少放一点大曲,这样有利于黄酒的发酵。同时也可以利用往年的老酒酒糟帮助发酵。一般一斤麦曲可以发酵十斤左右的小米。

  6. 入缸发酵
    发酵是酿造黄酒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的手工黄酒遵循古法,采用一冬一酿的传统冬酿工艺,只有在每年的冬至前后才开酿,这样酿造出来的黄酒由于室内温度低,发酵时间长,所有黄酒的营也更加的丰富,一般发酵室温控制在摄氏10度左右,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黄酒快速发酵变酸。一般冬酿黄酒经过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压榨了。

  7. 压榨
    黄酒在经过漫长的发酵之后就要进行压榨了,压榨主要是去除黄酒中的酒糟,得到析出的酒液,如果是自己喝的话,不用过滤也是可以的,黄酒带酒糟喝更加的有营养,压榨只是为了方便装瓶出售。

    黄酒压榨采用传统的重力压榨,采用木质的器械经过黄酒自身的重力慢慢的透过纱布析出澄清的酒液。

  8. 装瓶
    最后一个步骤--装瓶,虽然条件比较简单,比不上现代化的灌装生产线,但是我们会尽可能的做到干净卫生,所有的瓶子都是一次成型的新瓶子,然后经过凉开水冲洗,保证干净卫生。

黄米酒的制作方法

材料

  • 大黄米:500克
  • 酒曲:4克
  • 清水:700毫升

步骤

  1. 准备好大黄米,大黄米很口感粘糯,把它们做成酒酿,经过发酵酿制营养更容易吸收。
  2. 把洗干净的大黄米酒,浸泡在水里12个小时,如图所示。
  3. 然后把大黄米铺上布放在笼屉,隔水蒸30分钟,如图所示。
  4. 蒸好的黄米晾干,准备一杯温水、甜酒曲一袋。
  5. 黄米降温到30度,放在一个洁净有盖的大碗里。
  6. 然后在碗里面洒在糯米上。
  7. 然后再撒上甜酒,如图所示,搅拌均匀。
  8. 接下来在米饭团中间挖一个小洞,如图所示。
  9. 在洞里面撒一点点酒曲加一点点水,拌酒曲的时候不要过多加水。
  10. 然后用瓷盆加盖要放在暖气旁边,如图所示。
  11. 酒香出来之后,就兑入一杯清水如图所示倒入。
  12. 兑入清水之后要在室温下继续醇化2小时。把酒酿放到冰箱里冷藏一夜,如图所示。
  13. 一夜过后拿出来就可以看到大黄米已经做可以饮食了。

黄酒酒母的制作

自制黄酒的原料配方是米(江米、大米均可)10公斤,水9.3公斤,培养曲(酒厂或腐乳厂有售)1公斤,酒药(副食店有售)0.28公斤。

制作方法

  1. 泡米
    选择较好的江米或大米,经过淘洗;用普通凉水浸泡8—10小时,沥干后备用。

  2. 蒸饭
    将沥干的米上锅蒸至九成熟离火。要求米饭蒸到外硬内软,无夹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匀熟后不要马上掀锅盖,在锅内把饭放至快凉时再出锅;出锅后将假打散;再摊盘晾至28℃以下人缸。

  3. 前期发酵
    把准备好的水、培养曲和酒药倒人缸内与蒸好的米饭搅拌均匀,盖好盖,夏季置干室温下,冬天放在暖气上或火炉前,经3天左右,米饭变软变甜,用筷子搅动,即可见到有酒渗出。此时缸里的温度达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发酵。

  4. 压榨
    将经过前期发酵的物料装入一干净的布袋中,上面压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

  5. 煎酒(加热杀菌)
    把压榨出的酒液放人锅内蒸(各种蒸锅均可),当锅内温度升到85度,即停止加热。

  6. 过滤
    用豆包布做成一个布袋,把蒸过的酒液倒入袋中过滤,将滤液收存起来。

  7. 封存
    把滤液装进一个干净的坛子里,用于净的牛皮纸把坛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壳与上和成稀泥把坛口封严,然后把坛子放到适宜的地方,两个多月后即可开坛饮用。

黄酒酿制的其他方法

做法一

黄酒的酿制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而成的酿造酒。

原料配方

  • 糯米:10公斤
  • 大曲(或小曲):150克

步骤

  1. 蒸饭
    取糯米10公斤,也可用大米替代,洗净后用清水浸泡约12小时,过滤后将糯米置于炊笼中蒸约40分钟,而后取出摊晾,降温至32至37℃。

  2. 糖化
    称取大曲或小曲约150克,捣细后均匀地拌入糯米饭中,然后盛进洁净的小缸进行糖化。糖化时需将缸面盖住,以利保温和减少水分挥发。温度保柱在28至30℃,约12至15小时。

  3. 发酵
    取冷开水约12.5公斤(以山泉水为上),倒入糯米糖化醅中,盖紧缸面进行保温发酵,发酵时间为10天左右。

  4. 澄清
    将发酵后的糯米醅液过滤与澄清,就获得生黄酒。

  5. 灭菌
    将生黄酒置于锅内,用文火烧至80至85℃,并保持20至30分钟即可灭菌。

  6. 封存
    灭菌后的黄酒用陶瓷坛装盛,若要久藏,则酒坛口要紧盖并用粘土等密封。

做法二

(一)制作黄酒的准备工作

  1. 选米
    俗话说,米是酒之肉,好米才能出好酒,糯米是最适合酿酒的。用行家的话来解释,这是因为糯米中的淀粉分子排列比较疏松,吸水快,容易蒸煮,有利于糖化、发酵,做出来的酒杂味也少,农家黄酒正是以糯米为主料。

  2. 红曲
    曲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酒质量.松一些、发一些的为好,好的红曲一捏就碎。至于色度,喜欢酒质红艳一些的就选红点的红曲,喜欢酒质偏金黄些的就买淡点的红曲,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定。


  3. 在农村,很多人家还是选用井水酿酒,民间普遍认为用井水酿的酒比用自来水酿的酒口感更佳。如果怕生水不卫生,可以煮开,但一定要等凉后再用。如果用生水酿,后期必须将酒沥出煮开,再分坛存放。有些家庭用纯净水,也是可取的。

  4. 盛器
    黄酒对盛器材质没有特别要求,传统酒坛坯、玻璃器皿都可。最好还是用传统酒坛,并且必须是未盛放他物的,否则酒很可能发酸。酿出过酸酒的坛子也别再用,根据经验,接着酿出的酒还是酸的。

(二)酿制黄酒的步骤

  1. 糯米和水的比例最好是在1比1至1比1.5之间,1比2就过淡,口感不佳。10斤糯米配8两红曲的比例比较适宜。
  2. 气温也是影响酒质的一大因素。一般农历八月之后就可以做,八月酒称为桂花酒,九月酒称为重阳酒,十月酒称为阳春酒。八月酒大约酿制半个月就可饮,十月酒则要在一个月后。
  3. 酿前先将糯米浸透,天暖时浸一夜即可,天冷需一天一夜。浸后淘干净,放入屉笼蒸熟,摊开打散,等到完全晾凉,注意,有一点点暖度都会造成酒酸。浸米是为让淀粉吸水,浸米浆水可以调节酸度,蒸饭是为使淀粉糊化。
  4. 凉后按比例撒上红曲拌匀,一起入缸,按比例加入适量水拌匀。随后用塑料布将坛口密封,用皮筋扎实。过些天,当红曲、米上浮就表示出酒了,可以随试随尝,次年三四月时将酒糟沥净。如果是用生水酿造,出酒后将酒沥出烧开,凉后放入干净的坛罐保存。

黄酒产量

传统工艺100斤大米产量约40斤,现代工艺100斤~200斤。传统工艺酿造的葡萄酒,产量低,质量好。现代酿酒工艺,酒率高,质量差。小米、大米、高粱、干土豆、玉米酒率高。一般情况下,酱香型白酒的产率为5:1,即5kg大米产约1kg(53%vol)酒。1、香型白葡萄酒的产量在20%~25%之间。2、浓香型白酒的产率在10%左右。3、茅台香型白酒的产量约为5%。各厂家计算出的产量是不一样的。而酿造白酒时应加酒曲,酒曲也是用谷物制成的。酒音乐的添加量也会影响酒的产量。

黄酒文化

中国酿酒习俗的起源与发生,一般认为是在出现确凿的饮酒器的新石器时代晚朝。所谓饮酒器,便是指陶盉、鬶、高足杯之类。这种饮酒器概念是比照夏商周时期酒器的一般情况而限定的,故难免有失偏颇。其实,原始时期的人类在使用陶器制品时,虽有一定的分类使用概念,但并无严格的使用定则,一器多用是非常流行的习俗,且有不少器类的用途并未被现代人所认识,按图索骥般地寻酒器溯酒源,显然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酿酒的起源情况。

从酿酒必备农业和制陶业发生的两个先决条件看,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完全具备。黄河流域的磁山、裴李岗、北首岭、李家村等早期文化已明显出现较发达的农业和制陶业,故中国酿酒的习俗完全可能在此时便已发生。磁山、裴李岗时期的诸文化遗址,普遍发现的深腹罐、深腹三足器等陶容器,器体很大,显然是用于盛贮粮食用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