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建议
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建议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甲状腺癌的分类及其三种主要肿瘤标志物(甲状腺球蛋白、降钙素和癌胚抗原)的临床应用建议,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分为三大组织学类型:⑴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滤泡状和嗜酸细胞癌。⑵甲状腺髓样癌⑶未分化甲状腺癌。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所上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关指南推荐: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癌的初始检查方法;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甲状腺癌可靠、常用和公认的方法。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甲状腺癌患者的早期辅助诊断、手术临床决策及预后评估等。
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包括:甲状腺球蛋白、降钙素和癌胚抗原。
甲状腺球蛋白(Tg)
概述
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前体蛋白和储存的载体,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注意事项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存在会导致甲状腺球蛋白(Tg)的结果错误地升高或降低,因此,监测甲状腺球蛋白(Tg)时必须同时测定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临床应用建议
⑴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可见于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肿、甲状腺组织炎症或损伤、甲亢等。因此,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不能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⑵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甲状腺组织的残留量,是评估肿瘤有无残留或复发的指标。
降钙素(CT)
概述
降钙素(CT)主要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合成和分泌,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降钙素(CT)与甲状旁腺激素及维生素D等一起维持机体内环境中钙离子的平衡。
临床应用建议
⑴降钙素(CT)作为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TC)及进行MTC术后随访监测。如果基础和激发后的降钙素均测不出,才能排除存在残留肿瘤组织或复发的可能性。
⑵降钙素(CT)升高还可见于肺癌、支气管和肠道类癌、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良性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增生等。
癌胚抗原(CEA)
概述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细胞所合成的糖蛋白。癌胚抗原类似于甲胎蛋白,均为胚胎期产生的胎儿癌性抗原组。
临床应用建议
⑴癌胚抗原(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指导肿瘤的治疗和随访,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往往早于临床、病理学检查及X线检查。
⑵对于明确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TC)的患者,术前应同时检测血清降钙素和癌胚抗原。癌胚抗原水平升高程度通常与肿瘤外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可结合血清降钙素水平一同用于评估疾病风险,也可作为根治术后监测肿瘤进展的指标,异常升高时要高度考虑远处转移的可能。
总结:
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水平升高不一定意味着甲状腺癌的存在,水平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甲状腺癌,因此,在进行甲状腺癌筛查时,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以及病理学检查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