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一文读懂各类食材的安全指南
发芽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一文读懂各类食材的安全指南
发芽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这是一个困扰很多人的生活难题。从土豆到红薯,从洋葱到花生,各种食材在发芽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有些发芽食物可能含有毒素,有些则营养价值降低,还有的甚至会变得更加有益健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些发芽食物的真相。
有毒的发芽食物
土豆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发芽食物莫过于土豆,土豆中天然存在一种生物碱类有毒物质——龙葵素。正常情况下,土豆的龙葵素含量极低,而如果土豆发芽了,发芽处龙葵素的含量很高。
龙葵素热稳定性较高,普通蒸煮炖炒都很难破坏它,对于已经发芽或表皮变青的土豆,应弃去不食。龙葵碱中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口舌发麻、腹泻等,会伤害人体胃肠道。
无害的发芽食物
洋葱、大蒜、姜
作为生活常备调味品之一,厨房的角落里总少不了洋葱、生姜和大蒜的身影,一旦你将它们遗忘,它们就变着法子长芽。
洋葱和大蒜发芽,可能会给你的食材库带来惊喜,比如说找个盆把它们养着,不久后就可能吃到自己种的“大葱”(其实是洋葱苗,非彼大葱)和蒜苗了。
不过对于这种辛辣的调味品来说,发芽一般不会产生毒素,也不影响继续食用。但是因为新长出的芽吸取了它们原本的养分,就会变得干瘪,吃起来没有原来脆脆的口感,失去了本身的味道,营养价值更是直线下降。没腐烂的话可以吃,但最好别吃。
红薯、紫薯、芋头、山药
这些都属于薯类,发芽过程并不会产生什么有害成分,要不然作为食材的红薯叶和芋头苗,怎么可能被端上饭桌呢?
薯类在发芽后,块茎中的部分营养物质被芽所吸收,食用价值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前要仔细检查,发芽的红薯可能发生霉变,产生如番薯酮、番薯酮醇等毒素,如果表皮呈褐色、有黑色斑点或任何霉变迹象,建议扔掉。
白菜、小油菜、萝卜、胡萝卜
这些蔬菜发芽,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只是和葱蒜一样,口感和营养价值上要稍微差点。看到网上把白菜根、萝卜头等变成可爱的小盆栽时,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
的确,这些蔬菜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就“想开了”。如果不想吃又不想浪费掉,把它们变成养眼的小绿植也是不错的。
有益的发芽食物
黄豆、绿豆、豌豆
干的豆类都不含维生素C,但发芽后,变成了黄豆芽和绿豆芽后,维生素C从无到有,有益的营养素得到提高,只是其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有所减少。
豆类自身的营养价值就很高,发芽后其实是变成了另一种食材——黄豆芽、绿豆芽、豌豆芽,营养价值更高。
就拿黄豆芽来说,相比黄豆,豆芽脂肪和还原糖有所下降,维生素A、维生素C、核黄素、烟酸和异黄酮含量则有所增加。
而且,豆子发芽后,部分蛋白质也会分解为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芽菜更鲜美、细腻,更适合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群。
而豌豆苗是“优秀本秀”,发芽后的豌豆胡萝卜素(2700微克/百克)比我们常食用的瓜果类蔬菜(通常在100微克/百克以下)多了27倍。
不过这些芽菜和花生一样,自制一定要保证食材安全,避免霉变的发生。
花生
近年来花生发芽作为芽菜的新宠,颇受欢迎。花生芽维生素C明显增加,白藜芦醇等抗氧化物质含量也会增高。如此看来,花生芽作为一种食材选择,还是不错的。
但自家存储的花生冷不丁地发芽了,大多可能是因为花生外壳已经破损,而花生发芽的环境,很可能就是适合霉菌生成的温床,这就增加了感染黄曲霉毒素(I类致癌物)的机会。
所以,一旦察觉“不太妙”,家里发芽的花生还是建议扔掉,实在想吃花生芽,还是到超市、菜市场买吧。
糙米
糙米生成的糙米芽,不仅更容易消化,口感变得更柔和,而且部分营养物质翻倍,还会激活糙米产生出新的营养物质,如γ-氨基丁酸这种安眠健脑成分,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