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病毒性心肌炎:认识、预防与应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病毒性心肌炎:认识、预防与应对

引用
科普中国网
1.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74518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一种由感染性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性病变,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壮年。其症状包括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病毒性心肌炎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病毒性心肌炎的奇妙之旅

病毒性心肌炎就像是心脏的一次“不速之客”派对,是由感染性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组)悄悄溜进心脏,引起的“心肌狂欢”——心脏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性病变,病变可能累及心包或心内膜,让你的身体发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求救信号”。别看它老少通吃,但儿童和青壮年可是它的“VIP嘉宾”。


图源:Pixabay

病毒入侵的奇幻路径与智慧防守

病毒性心肌炎的传播途径多样,了解这些途径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 飞沫传播:病毒携带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发射“病毒导弹”,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隐形轨迹”。如果被命中,就成了病毒的下一个目标。因此,在流感季或心肌炎高发期,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是必要的防护措施。

  2. 接触传播:病毒通过握手、共用餐具等方式,从一个人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可以有效防止病毒入侵。


图源:Pixabay

  1. 母婴传播: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新生儿,因此孕期要特别注意预防病毒感染,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2. 血液传播:病毒可以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不洁注射器等方式传播。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是防止病毒传播的关键。

  3. 消化道传播: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等方式传播。因此,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病毒性心肌炎的“双面人生”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和体征因人而异,轻者可能完全没有症状,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及猝死。

症状篇

发病前,多数病人可能会经历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肌肉酸痛,或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随后可能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甚至晕厥、猝死。临床诊断的病毒性心肌炎绝大部分是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可因此发生晕厥或阿-斯综合征。

体征篇

医生查体时,可能会发现患者存在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心率可增快且与体温不相称,听诊可闻及第三、第四心音或奔马律,部分病人可于心尖部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衰病人可有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肝大等体征。重症可出现血压降低、四肢湿冷等心源性休克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护策略

  1. 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和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患病毒性心肌炎的风险。

  2. 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人,减少与病毒携带者的接触,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充足睡眠,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让病毒无机可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