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核集团成功吊装400吨核聚变装置关键部件,联创光电布局高温超导技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核集团成功吊装400吨核聚变装置关键部件,联创光电布局高温超导技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1538609041/314089519

这个国际工程,又有大动作!政务:中核集团 2024-11-22 17:39
当地时间11月20日,重量达400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环向场磁体线圈TF08成功吊装至真空室模块1号预组装工具,标志着ITER国际大科学工程主机安装关键路径的重要环节——真空室预组装(SMSA)项目又一重大里程碑节点的实现。至此,SMSA三大重要部件(真空室模块、环向场磁体线圈,真空室冷屏)相继就位,为SMSA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11月4日,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意法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了真空室模块坑内组装(SMPA)合同。这是继2019年9月30日签署的主机安装合同、2024年2月29日签署的真空室模块组装(SMSA)合同之后,中核工程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的第三份重大合同,实现了年度海外项目的重磅突破。新合同的签署标志着中核集团与ITER组织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再次彰显了中核集团在国际核能工程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也是中核集团践行“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真实写照。
2019年,中核工程牵头中核二三、西物院、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及法国法马通公司组建中法联合体,中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托卡马克主机安装一号合同(TAC1),开启了海外核聚变项目的征途……
优势互补,扩充联合体构成。中标TAC1项目后,中核工程在项目实践基础上不断思考,秉承中外联合、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的理念,探索出一条优势互补、内外协同的联合体合作模式,成功实现TAC1标段多个关键里程碑,安全、质量等全面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和好评。在此基础上,中法联合体再接再厉,于2024年2月成功中标SMSA标段合同,进一步拓展了中核集团在国际核聚变领域的影响力。3月,得知ITER组织在开展SMPA标段问卷调查工作,中核工程联合体积极响应;在仔细研究标段任务后,联合体各方认为此前参与过TAC2标段的意大利SIMIC公司具有较强的机加工制造经验优势,我方具有现场施工及项目管理经验优势,双方一拍即合, SIMIC公司加入中法联合体,成立中意法联合体参与SMPA标段的投标工作。
无惧挑战,如期递交标书。2024年6月开始,中意法联合体团队开启了新项目的投标文件编制工作。海量英文采购文件、严苛的技术要求以及投标时间限制,完成投标文件的编制对于新联合体各方是巨大的挑战。而且,根据业主的要求,投标时需提供联合体协议。中法联合体经过多年磨合,已经有一定的默契;意大利SIMIC公司的加入,使得联合体各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面对业主,联合体各方秉承“整体协同”的原则,一致对外;在联合体各方权责分配上,各方秉承“收益和付出对等”的原则,风险共担。最终,团队克服语言、文化和工作方式的差异,如期报送了投标文件。
凝心聚力,成功签约新标段。凭借卓越的技术方案和强大的整体实力,SMPA标段的投标文件获得业主的认可。ITER组织为了减少风险,要先和潜在供应商进行谈判,最终再决定是否授予合同。此情况下,面对业主一轮又一轮的澄清要求,联合体各方总是在第一时间开展讨论,进行澄清问题分析和答复。根据工作性质分析潜在风险,继而制定应对策略,并将其转化为合同边界,谈判小组有条不紊按照业主的要求开展合同条件的梳理和修改,无数次的激烈争论和挑灯夜战,最终达成双方可以认可的条件。10月30日,业主正式通知中意法联合体中标SMPA标段;10月31日,中意法联合体签署联合体协议;11月4日,联合体各方与ITER组织签署SMPA标段合同。新合同签约是中核集团深度参与全球核工业产业链分工合作,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极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参与程度与贡献度。
积极探索,迈向国际新台阶。国际工程领域的竞争激烈而残酷,国际热核聚变计划这样全球瞩目的项目尤为如此;坐落在欧洲发达国家的ITER项目汇集了全球顶尖的承包商,每一次竞标都是一场激烈角逐。中核集团中核工程牵头的联合体在核能产业国际大协同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开发,不断拓展价值创造“新空间”。从TAC1到SMSA再到SMPA,连续实现三个标段合同的成功签约,是我国聚变工程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既能够为我国积累聚变工程建设方面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能吸引国际聚变工程领域的合作,为后续的国际大协同积累宝贵的经验,为创建国际一流核能工程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变合作示范未来 中核集团陈宝智会见江西联创光电(600363.SH)董事长伍锐一行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4-06-29 20:51:23
6月27日,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核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宝智在上海会见江西联创光电董事长伍锐一行。双方就各自的公司历程、业务能力及未来规划进行深入交流,就共同推进“星火一号”聚变-裂变混合示范堆的建设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中核集团(江西)市场开发部副主任赵威、公司副总经理王海平参加会见。
陈宝智对伍锐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江西联创光电对中国核建的支持与信赖,同时对江西联创光电作为民营企业,在核能领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表示赞赏。陈宝智强调,核能三步走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中核集团肩负的重要使命,中国核建作为全球核电工程建设的领军企业,拥有近70年的核工程建造经验,愿意为“星火一号”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全力支持。
伍锐对中国核建在核电建造领域的卓越成就表示钦佩。他详细介绍了“星火一号”聚变-裂变混合示范堆的技术特点、应用潜力及当前进展。伍锐表示,江西联创光电是一家有着光辉历史的企业,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参与了众多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研发。这次到访带着决心、带着信心,希望与中国核建强强联合,携手推动“星火一号”项目建设成功,打破聚变堆研究超长周期、超大投入、超高风险桎梏,实现零的突破。
此次会面,双方均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期待通过强强联合,共同书写核能发展的新篇章。
江西联创光电董事会秘书邓惠霞,联创超导首席科学家戴少涛、总工程师马韬,公司系统工程部、科技质量信息化部、市场部、设计管理总院、创新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交流。

探寻联创光电成长密码:创新步履不停 奔赴超导产业星辰大海

2024-09-20 23:54
本报记者 曹琦

图①超导单晶生长炉
图②可控核聚变装置模型
图③联创光电科技园 公司供图
高温超导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
去年,由联创光电主导的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正式投用,标志着我国超导热加工技术率先在全球实现重大突破。如何推动超导技术应用驶向星辰大海?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联创光电,探寻这家公司背后的成长密码。
创新研发
加码布局超导产业
在联创光电科技园,《证券日报》记者看到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小方块,经过零下196℃的液氮短暂浸泡后,立马化身为一个个神奇的高温超导体,在磁悬浮轨道上悬浮和快速移动。
“利用超导材料的抗磁性产生的磁悬浮效应可以制作高速超导磁悬浮列车,更加安全和省电。”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称,“超导材料还有零电阻特性,可应用于大电流传输、产生强磁场等。”
利用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联创光电自2013年1月份开始主导研发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于2019年3月份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
联创光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彼时,在大尺寸铝棒、军用钛合金材料感应加热试验中,这台设备的加热效率达80%以上,远超同行业可比公司。”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这一设备的加热效率进一步提升。“目前公司的超导感应加热装置主要用于金属热处理,尤其是铝型材的加工,通过高温超导能够让电热转换效率提升至90%,而使用传统的交流感应加热转换效率只有40%—45%,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一半的电费。根据实际测试结果,采用交流感应加热一吨铝材需要300度电,使用高温超导装置后只需约140度电,节能效果非常显著。”上述负责人补充说。
如今,联创光电已经完成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的产品标准化设计,随着全国有色金属热加工设备“替换潮”的到来,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有望进入规模放量阶段。
高温超导下游应用广泛,除了金属热处理领域外,联创光电还将超导业务延伸至光伏新能源和可控核聚变领域,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这两个应用领域分别实现产品交付及新品研发突破。其中,在磁控光伏单晶炉超导磁体方面,公司完成光伏级高温超导磁控单晶生长设备样机的生产及客户现场安装调试,并实现一定数量的产品交付。
据联创光电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单晶硅生长设备中引入高温超导磁场模块,抑制熔体中的热对流、减少固液界面温度波动、降低氧浓度提高杂质径向分布均匀性,能够大幅提高晶体品质。
受益于旺盛的下游需求,公司超导产能建设如火如荼。在联创光电科技园内,《证券日报》记者看到,高温超导磁体新建厂房外立架构已基本搭建完成,同时还有一栋大楼在重新装修改造,新的产能将不断投产。
在磁控光伏单晶炉超导磁体方面,公司已正式开启产业化批量交付,当前在产能保障、上游供应、在手订单等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准备,预计2024年年内至少交付50台”谈及超导产业的发展前景,上述负责人信心满满,截至2024年9月19日,公司在手订单5.1亿元(不含税),框架协议订单金额和正在跟踪的意向客户金额预计15.3亿元(不含税)。
为了进一步加码布局超导产业,9月20日,联创光电发布公告称,拟调整购买参股公司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创超导”)部分股权方案。经调整后的收购方案得到了明显优化,公司拟以现金1.34亿元收购共青城智诺嘉持有的联创超导3%的股权,并拟以现金3.57亿元单独向联创超导增资,以完善公司在高温超导领域的产业布局。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累计控制联创超导58.7963%表决权,成为联创超导的控股股东,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高温超导
让可控核聚变大有可为
今年6月份,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在中国建成运行,意味着高温超导日益成为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加速商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未来的‘终极能源’,如果可控核聚变研发成功,将立马替代其他所有的清洁能源。”有业内人士表示,打个比方,一立方公里海水提取的氘,用于可控核聚变发电,就可以替代目前地球上所有的化石能源。
瞄准可控核聚变这一前沿领域,联创光电积极加码布局。2023年11月份,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创光电参股公司联创超导同时和中核集团下属机构开启技术对接及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建设可控核聚变项目,工程总投资预计超过200亿元。
在联创光电科技园,一个迷你版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模型格外吸引眼球,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能够将加热到数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包围、约束起来然后慢慢释放,解决了核聚变的可控性难题。
“相比低温超导,高温超导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更具经济性和可实现性,由于可控核聚变装置要求里面的磁场强度越高越好,而聚变装置中低温超导磁体的最大磁场强度难以超过15T,因此高温超导磁体就成为紧凑型核聚变装置几乎唯一的选择。”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一个同等条件下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利用低温超导需要有一个足球场大才行,而高温超导只需直径10米即可实现同样的磁场强度。
据了解,目前联创超导与中核技术人员持续开展聚变用高温超导磁体的研发工作,已研制完成基于YBCO集束缆线的大型D型线圈,且成功通过液氮温区的低温测试。这是国内首个基于高温超导集束缆线的D型超导线圈,为紧凑型核聚变堆用大口径高场超导磁体的自主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终极能源”距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联创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聚变能应用还需要克服多项科学和工程技术挑战,一时半会是难以实现大规模发电的。公司参与的聚变—裂变混合堆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方案,相较于纯聚变堆在技术成熟度、工程可实现性、能量输出效率等多个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提前实现聚变能源的应用,同时可以在混合堆上开展规模化、系统性的聚变工程实验验证,解决目前聚变能源应用面临的一系列科学和工程技术难题。值得一提的是,高温超导磁体作为聚变装置的关键部件,其市场需求已呈现加速爆发的趋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