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的成本:养娃平均要68万,失去8564小时的闲暇时间
生育的成本:养娃平均要68万,失去8564小时的闲暇时间
最近,关于生育的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生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人则因为生育的各种成本而犹豫不决。本文将从数据的角度,探讨养育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成本,以及生育对女性时间的影响,希望能为正在考虑生育的家庭提供一些参考。
最近关于生育的消息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催生派:以父母为代表,认为生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应该趁着年轻尽早生育。此外,一些同龄或稍长的朋友也建议,在工作稳定、公司加班不算严重的情况下,当前的状态比较适合生育。
中立派:一些刚刚经历怀孕、生育痛苦的朋友,分享了自己带娃的苦楚。
反生派:一些人因为听说生育的各种痛苦、家人的不理解,以及孩子高额的花费而选择不生育。其中,一些人认为必须在一线城市定居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但由于没有定居能力而选择不生育。
站在每个人自己的立场,这些说法都没有问题。生育之所以被频繁讨论,是因为其成本确实很高。大多数年轻人对这个成本只有模糊的概念,像梦中的恶魔,让人感到害怕。
有句话说,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或许一些具体的数据,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策。
育娲专家团队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
- 孩子养到大学毕业,全国平均68万
根据报告数据,把孩子养大到17岁,全国平均的花费是53.8万。
报告还根据城镇和农村的消费支出水平做了预估,农村可能在36万左右,城镇则提高到了66万。大学的话,每年学费按1万、住宿费1.5k、生活费每月2k来计算,本科4年的总费用是14.2万。从0岁到22岁大学毕业,全国平均支出68万,相当于每年2.9万的水平。
报告也按省市做了养育成本的测算,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广东,养到17岁的成本都在70万以上,远高于平均值。而在贵州、山西、甘肃等省份,则不到40万。
单看总值,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太高了,有些人会认为远远不止这个水平。为什么?因为,养娃没有一个标准公式。你可以让妈妈婆婆来帮忙,可以花一万多请月嫂,也可以花几万甚至十几万去月子中心;你可以为了娃买几百万的学区房,也可以就近上学;孩子可以上高端幼儿园、国际学校,也可以选择公办.......一切取决于家长的经济基础和育儿观念。
但至少我们心里可以有一条基准线,标价就是68万,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预期去调整。另外,这个数值绝对不能说是小的,很难现在就准备齐全,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因为花钱也是分阶段的。报告给了我们每个阶段的费用情况,比如3-17岁每年支出大概在3万左右,大学4年总占比20%,预估至少要准备14万。
有些朋友表示,看到这里,对于养孩子的金钱焦虑就少了很多。他们有一个账户,里面存了10万元,竟然差不多可以覆盖从怀孕到孩子2岁左右的费用。假设孩子上大学要准备30万,从0岁到18岁平均每年额外存1.7万也就够了,平均每月1417元。当养娃的基础成本能被算出来、当资金是可预见可规划的时候,生育的恐惧似乎就少了一半。
- 母亲的闲暇时间,-8564个小时
生育的焦虑,还来自孩子对时间的侵占,尤其是对女性来说。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历史原因,长辈甚至很多男性都认为,照顾孩子、顾家是女性的天然职责。甚至很多双职工家庭,男女双方每天都要上8小时的班,下班后担起照顾孩子和家务的依旧是女性。
论文《中国城镇家庭的育儿时间成本》分析显示,0-6岁一孩,平均每天消灭母亲近1.8小时的闲暇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缩短。从0岁到18岁,母亲要牺牲掉8564个小时,换算为天数是356天,接近1年。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更多,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就会减少。比如无法投入一些工作项目、无法获得个人社交的快乐、放弃个人爱好等,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薪资待遇提升困难、情绪低落......
- 生娃,一定要硬气
如果决定生孩子,或者意外降临了这个礼物,作为女性,一定要硬气,这是结合见闻、数据报告得出的结论。
资金上的硬气:如果可以,一定要提前存钱。有孩子之后支出增加是必然的,从一房一厅到两房一厅,从2人世界到多口之家,硬性支出会大幅上升,但收入却很难快速增长,短期存钱比较难。身边有朋友,孩子3岁前都没存下钱,每月月光,遇到大额支出还要花存款。趁着当下支出少的时候,提前为孩子存下一笔钱,要从容很多。
工作上的硬气:曾经认为家庭主妇是个可以考虑的选项,现在看来十分不可取。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靠一个人的工资撑起一个家庭的生活,是很难也很脆弱的。裁员、降薪、生病、大额人情,发生其中一个,工资就可能不够花了。当这种状态持续比较久后,还可能出现各种质疑:你就在家带孩子,有什么辛苦的?钱都花哪儿了,不赚钱就会花钱......不要认为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网上的吐槽一搜一大把,她们之前也不认为自己的丈夫会这么说。退一步说,每个月得问人要生活费,想买点护肤品、小玩意也得伸手要钱,这种滋味想想都受不了。所以,能工作的一定要去工作!更不要为了照顾家庭,放弃好工作,放弃上升的通道。
孩子养育和家务上的分工要硬气:有句话虽然很好笑,但在家务育儿分工这个场景上,很认可。这句话叫做:当你很能吃苦时,你就会吃到更多的苦。拿做家务来说,当退让过几次,承包家务了之后,你得到的会是什么?不是感恩、不是金钱,而是持续的家务和家人认为的理所应当。但这是应该的吗?大家都是上班族,都是白天干活晚上回家,家务也应该平分。如果不能平分,那就出钱外包。比如每个礼拜叫一次家政,几十块钱就能把重灾区的卫生间、厨房给清理干净,大大释放劳动力。不想洗碗,那就买洗碗机,把碗放进去总会吧?舍不得买?那就男方来做。没有钱买?那就去赚钱。生孩子不出力、家务不做、钱不会赚,那要来干嘛?孩子的照顾上,也是类似的。爸爸必须要学会喂奶粉、换尿不湿,共同承担照护责任。等孩子长大一点后,让他们有问题别老叫妈妈,也去找下爸爸。东西不要帮孩子收,不然以后每次都得你收,教会他才是一箭双雕、解放自己的出路。
总之,既然要生孩子、生出来了,那就选择一个让自己更舒服、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去解决金钱、家务和养育上的问题。不要当圣母,也不要有不亲力亲为就不靠谱的想法,不然这些活儿就都是自己主动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