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何自体输血备受关注?专家共识与最新研究进展给出答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何自体输血备受关注?专家共识与最新研究进展给出答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p.ofweek.com/medical/a656714090557

自体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管理方式,在临床实践中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三种主要的自体输血方式及其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并总结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最新研究进展。

《自体输血临床路径管理专家共识(2019)》由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专业委员会制订,旨在规范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提高患者血液管理水平。共识详细阐述了预存式自体输血(PABD)、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和回收式自体输血(SAT)三种自体输血方式的临床路径,包括适用对象、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

预存式自体输血(PABD)

适用对象:择期手术患者。

适应证:一般情况好、Hb>110g/L、知情同意且预计术中出血量较大需输血者。

禁忌证:存在心血管疾病、菌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采血方案:根据手术时间选择单纯式、蛙跳式或转换式采血,单次采血量不超自身循环血量 10%。

回输方案:遵循后采先输、先输自体血原则,注意输血前后冲管及不良反应诊治。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

适用对象:择期手术患者。

适应证:一般情况良好、Hb≥100g/L、预计出血量超 800ml 等患者。

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

采血方案:麻醉诱导后、手术前采集,采血量为总血容量 10% - 15%(特殊情况可达 20% - 30%)。

回输方案:出血量 > 600 - 1000ml 时回输,按先输后采先放血顺序,注意不良反应诊治。

回收式自体输血(SAT)

适用对象:手术患者。

适应证:预计可回收血量 > 1000ml 的多种手术患者。

禁忌证:创伤时间过长、血液污染、全身状况不良等患者。

回收方式:主要为洗涤式。

操作流程:评估后准备设备耗材,术中回收、洗涤、保存并适时回输,做好监护和记录。

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分别提供了 PABD、ANH 和 SAT 的临床路径执行表单,涵盖诊疗工作、重点医嘱、护理工作、变异及原因分析等内容,便于医护人员规范操作和记录。

该共识为自体输血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标准化流程,有助于提高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遵循适应证和操作规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自体输血方式,并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变异情况,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术中自体血回输研究进展》旨在总结术中自体血回输(ISA)相关研究。文章介绍了 ISA 的发展历程、回收血液特点、临床应用进展,指出其对机体影响及防治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自体血回收设备发展历程

早期(1874 - 1965)设备简陋,血液经纱布过滤回输,存在诸多风险。

1965 - 1970 年第二代收集器 Bentley.ATS100 有改进,但仍有气栓危险。

1976 年第三代自体血回输装置 Sorenson 提高了回收血液质量,消除气栓危险。

上世纪 80 年代后推出的 Haemonetics Cell Saver 4 包括多个部分,可处理回收血液。本世纪初的 Cell Saver 5 实现自动化,提高了回收效率和血液成分稳定性。

回收血液特点

红细胞形态、寿命及功能影响:过滤式回收血液虽存在问题,但回收红细胞半衰期、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等与正常红细胞无显著差异,形态受影响小,寿命无明显差异,不过负压吸引可致红细胞破坏,应控制吸引负压。

对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影响:ISA 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有变化,24 小时后恢复,大量 ISA 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需补充相应成分,输入洗涤红细胞量不大时,部分凝血因子维持较低水平即可维持凝血功能,但回输自体血超一定量需监测凝血指标。

对免疫功能影响:与异体输血相比,ISA 对 T 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对免疫功能抑制不明显,能调节细胞免疫抑制,对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影响较小。

对肝肾功能及机体内环境影响:回收血过程中红细胞破坏可致溶血,与肝肾功能不全相关,ISA 患者术后胆红素等指标有变化但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大量生理盐水清洗可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等,需注意监测 pH 和电解质。

临床应用进展

产科手术:既往认为是禁忌症,现有研究表明剖宫产时回收血经处理可除去多种羊水成分,但胎儿鳞状上皮细胞不能完全除去,且健康妊娠妇女产后循环中也存在羊水成分,提示输入含少量羊水回收血不一定增加羊水栓塞风险。

脑外科手术:颅内肿瘤手术出血量较大,过去认为是 ISA 禁区,但目前术中血液回收已用于脑膜瘤切除术,不过需大样本长期随访确定是否会导致肿瘤颅外转移。

细菌污染:污染术野血回输可能引发败血症,虽有研究显示血液回收机处理后可清除大部分细菌,颌面外科手术回输自体血后有短暂菌血症但未引发败血症,仍需谨慎9。

恶性肿瘤:传统认为 ISA 可能引起肿瘤血行播散,现有研究发现加用白细胞过滤器等方法可减少风险,如前列腺癌患者应用回收式 ISA 未增加复发风险,通过辐射等手段也可安全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

本文原文来自ofweek.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