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五祖弘忍为何将衣钵传给外人慧能,却不传给弟子神秀大师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五祖弘忍为何将衣钵传给外人慧能,却不传给弟子神秀大师呢?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GVBDRL7055328XR.html

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禅宗五祖弘忍为何将衣钵传给慧能,而不传给当时备受推崇的神秀大师?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两位高僧的不同特质,更揭示了禅宗传承的真谛。

禅门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徒弟的悟性和师父差不多,那就是还不够好,顶多算及格,得扣掉一半分。只有当徒弟的水平超过师父的时候,师父才会放心地把衣钵传给他。

禅师们都希望自家的传承能越传越强,所以禅师们挑选传人的标准就变得越来越高了。为了保证禅法能不断进步,一代比一代强,禅师们不光要求徒弟要学得像,还得比师父更厉害才行。

五祖弘忍选接班人很认真,他心里很清楚,不能随便找个会念经、懂道理的人。他要找的是那种能把禅宗发扬光大,变得越来越强,而不是那种只会照搬老规矩,在当下出风头的人。

神秀大师是当时很有名的高手,在大家眼里,他就是首选之人。因为神秀的基本功特别好,能够很熟练地背诵经典,很多道理也理解地很透彻。

五祖弘忍大师也很看好他,还夸过他说:“我教过那么多人,没有人能比得过你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五祖非常看好神秀,直接把神秀从一大堆弟子里提拔出来,让他当上了首座。首座的位置不是谁都能坐的,需要负责带领其他师兄弟们一起修行,得是个德高望重、学问修养很高的人才行。

但是,五祖很清醒。他知道神秀虽然很厉害,但还是不够优秀。神秀擅长把现有的东西维持得很好,要想让禅宗能够发展起来,只会维持现状是不够的。五祖需要的是一个既能传承好,还能开创新局面的人。

要让禅宗一直传承下去,光有高深的佛法还不够,还得有人支持才行。不光是要得到皇帝大臣们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让各个层面的人都能接受、理解。

禅宗是从达摩祖师传下来的,这种禅法很特别,它不像学习知识那样一步一步来,而是直接指向人的本心,让人一下就能明白自己的本性,当下成佛。这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子理解的,只有那些特别有悟性的人才能明白。

神秀虽然跟着五祖学了那么多年,那么努力,五祖还是没把衣钵传给他。因为五祖知道,只靠高深的方法,并不能让禅宗走得更远,传得更广。

直到遇到六祖慧能,五祖才下定决心。

慧能家里很穷,别说上学读书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就是这样一个字都不认识的穷小子,却特别能理解老百姓的苦处,因为他自己就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

有一天,他在街上偶然听到有人在念《金刚经》,他听着心里特别有感触,觉得这经书说的太有道理了。

后来他打听了一下,终于知道要想真正学习佛法,得去黄梅县的东禅寺找五祖弘忍大师,那里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地方,能真正学到佛法的精髓。

当慧能找到五祖时,五祖问慧能:“你是从哪儿来的啊?来找我想要什么呢?”

慧能认真地说:“师父,我是从岭南新州来的老百姓。我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拜见您,就是想学佛法、成佛,别的什么都不求。”

五祖一听他是岭南人,便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么能作佛呢?”

慧能回答说:“人虽有南北,但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但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其实是在考验慧能,看看他的悟性。结果慧能用最简单的话说出了一个特别深刻的道理:每个人生来就都有成佛的可能,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不管你是哪里人,咱们心里头的佛性都是一样的。

慧能对五祖说:"内心一直都能产生智慧,因为智慧就在每个人的本性中,我们要认识并且运用好自己的本性。"

五祖听了,心里很吃惊。他看出来慧能虽然穿着朴素,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悟性特别高。

五祖弘忍公平起见,就对大家说:"你们每个人都回去好好想一想,用你们的智慧写一首偈子来表达你对佛法的理解。谁要是真正理解了佛法的核心意思,我就把衣钵传给谁,让他当下一代祖师。"

按常理来说,能当禅宗的接班人,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但是除了神秀以外,竟然没有人去写偈子。

当时的其他弟子们都很清楚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对佛法的领悟还不够深,学问跟神秀比起来差远了,所以干脆不参加了。这些弟子们能够认清自己的水平,不去争这个位置,也是很聪明的。

神秀听说大家都不写偈子,就开始犹豫了。他知道其他弟子都等着看他的表现,但他心里却起了好多杂念。他想:"我要是写偈子,会不会让人觉得我是在想要当祖师这个位置呢 ?这样做和那些追求名利的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

他又想:"如果我不写,那我平时修行的水平怎么让大家看到呢?"

神秀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种犹豫不决,说明他心里装着太多想法了,没有单纯地从内心出发去理解佛法。一个人做事情时,想得太多,反而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最后,神秀经过一晚的努力,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当慧能听说五祖要传衣钵的事情时,他根本就没想那么多,就是凭着自己最真实的感悟去写偈子。等他看到神秀写的偈子后,一下就看出来神秀还没有完全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