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活下来的是六耳猕猴,死的是孙悟空?真假美猴王阴谋论可休矣
【原】活下来的是六耳猕猴,死的是孙悟空?真假美猴王阴谋论可休矣
在《西游记》众多版本的解读中,关于真假美猴王的阴谋论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死的是孙悟空,有人认为这是孙悟空自编自导的一场戏。本文将从原著文本出发,逐一破解这些阴谋论,并探讨这段经典剧情背后的真实寓意。
真假美猴王
真假美猴王死的是孙悟空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原著中,作者从未混淆孙悟空和六耳猕猴这两个角色。当两人混战时,孙悟空被称为"这大圣",而六耳猕猴则被称为"那行者"。从头到尾都是"这大圣"先开口说话,"那行者"随后复述。甚至在阴曹地府,作者直接用"那怪"来指代假悟空。
从逻辑上分析,六耳猕猴虽然神通广大,但不可能对孙悟空的性格、事迹了如指掌。因此,他只能复述孙悟空的话语。而在西天见如来佛祖时,原文描述得更加明确: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
原文中连续三次使用"猕猴"来指代假悟空,足以证明死的是六耳猕猴而非孙悟空。此外,在原著八十一回中,孙悟空展示三头六臂的神通时被称为"大闹天宫时的本象",这进一步证明了六耳猕猴并非孙悟空。
真假美猴王是否是孙悟空自编自导?
这种说法同样站不住脚。当沙僧向孙悟空报告花果山的情况时,原文明确写道"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却有疑意"。如果这是孙悟空自编自导的戏码,又怎能说是"大圣本是良心"呢?
至于如来对孙悟空说"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这句话,被一些人解读为如来承诺孙悟空日后成佛。但实际上,菩萨同样可以坐莲台,这并不意味着成佛。因此,这种解读是过度解读。
如来佛祖
真假美猴王到底想表达什么?
《西游记》是一部讲述修心的书,孙悟空在书中最多的一个别称就是"心猿"。成语"心猿意马"形容人心思难以控制,胡思乱想。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孙悟空修心的过程,也是唐僧师徒四人一同修心的过程。
"真假美猴王"这一篇章中,"二心"是一个高频词。唐僧对孙悟空的不信任、孙悟空的骄纵、沙僧猪八戒的嫉妒,都体现了"二心"的存在。在这一篇章的开头,孙悟空打死拦路强盗后,唐僧埋怨孙悟空乱杀生,并让强盗到阎王那里告孙悟空,不要告自己。这让孙悟空感到不爽,于是对着强盗的坟墓威胁道:
尽你到那里去告,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天齐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
这件事导致了师徒四人生出"二心",给了六耳猕猴乘虚而入的机会。孙悟空一共被唐僧赶走过三次,其中两次是因为打杀了强盗。而孙悟空打死六贼,其实也是预示着世人应当除去这六项欲望。打死六耳猕猴,则是告诉读者一个团队应当团结一心,不可有二心。
真假美猴王
在真假美猴王剧情过后,原文说"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鑨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自此之后,唐僧再也没有怀疑过孙悟空,也不曾再对孙悟空念动过紧箍咒,师徒真正的祛除了二心。
真假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