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加速培育百工百業 AI 人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加速培育百工百業 AI 人才?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io.com.tw/how-to-speed-up-the-cultivation-of-a-hundred-workers-and-ai-talents/

在AI新时代,国力取决于新三力:算力、电力、人力。随着生成式AI的迅速发展,全球企业对AI人才的需求呈现爆炸性增长。AI人才短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有效培育及延揽AI人才,已成为各大企业当前最迫切的重大课题。

廖肇弘博士多年來任職於工研院及資策會等科技研究機構,曾任國內外多所大學EMBA教授及微軟、IBM、PwC、華為等世界500強企業顧問。曾主持許多大型專案及政府計畫,專注於數位經濟與創新管理等議題,兩岸三地學員已超過數萬人,是活躍於兩岸產官學研界的資深數位專家。

目前臺灣正在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的 AI 應用,AI 人才需求極大,根據國發會推估至少有 20 萬的人才缺口。如何快速、大量地培育 AI 人才,成為各界的重中之重。由於近來筆者參與不少有關政府及產業 AI 人才發展政策的規劃,研讀許多世界各國重要的研究報告與計畫文件,深深感覺到各界對於加速培育 AI 人才的急迫感和焦慮感,因此特別藉此專欄一隅,與朋友們分享若干個人淺見。

關鍵數據

按照慣例,先看數據。根據最新的 《MacroPolo 馬可波羅 AI 人才全球追蹤器》和《Zeki 2024 年 AI 人才報告》的關鍵數據包括:

  • 全球 AI 人才分佈:全球頂尖 AI人才分佈於超過 90 個國家,受訓於超過 2,000 所大學,並被超過 2 萬家企業僱用。
  • 美國的 AI 人才吸引力:在過去十年中,美國吸引了全球兩倍的頂尖 AI 人才,尤其是在 2015 年以後,美國科技巨頭(如 Amazon、Apple、Google、Meta 和 Microsoft)大幅增加對 AI 人才的需求,導致美國成為主要的 AI 人才進口國。
  • 行業吸引力:某些行業對頂尖 AI 人才的吸引力急劇增加。例如,醫療行業在過去十年間吸引頂尖 AI 人才的數量增加了 20 倍,而國防行業的 AI 人才招聘增長了 83%。
  • 除了美國和中國之外,英國、韓國和歐洲大陸作為頂級 AI 研究人員工作目的地的競爭力略有提高,印度和加拿大的比例相對下降。
  • 同時,中國大陸和印度在過去幾年擴大了國內 AI 人才庫,由於培養了相當大比例的全球頂尖 AI 研究人員,47% 的中國 AI 人才與 20% 的印度 AI 人才選擇留在國內工作。

這些數據顯示的意義是,世界各國都在無所不用其極地吸引、或招攬、或挖角頂級的 AI 人才,而奇貨可居的 AI 人才是全球移動的,我們能做的策略就是「築巢引鳳」,將環境和配套政策準備好,才能吸引這些頂級 AI 人才的青睞。

AI 人才職能框架

但另外的重點是,絕大多數在職場中 AI 專業人才,可能還是需要透過有策略、有系統、有架構的方式,自行培養或轉型,才能滿足如此變化快速的產業迭代需求。

什麼叫做「有系統、有架構」?首先我們得看看兩個國際公認的職能框架 ─ SFIA 和 DigiComp,可以幫助企業定義 AI 技能的標準,並設計設計適切的人才培訓計畫。

1. SFIA 框架(Skills Framework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SFIA 起源於英國,是一個全球應用的技能框架,專門為 IT 專業人士設計。它將技能劃分為不同的責任級別,涵蓋從策略規劃到技術實施的多個職能領域。在 AI 領域,SFIA 框架特別強調以下幾個關鍵技能:

  • 數據科學與分析:AI 開發的核心,包括數據收集、清理、建模和分析。這些技能對於企業進行大數據處理和 AI 模型的優化至關重要。
  • 機器學習工程:包括機器學習模型的設計、開發、訓練和部署。這是企業應用 AI 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
  • 人工智慧倫理與治理:隨著 AI 技術的廣泛應用,AI 系統的公平性、透明性和責任治理變得尤為重要。SFIA 框架將這些倫理問題納入核心技能,幫助企業在 AI 應用過程中實現合規操作。
  • 系統整合:將 AI 技術整合到現有的技術平台中,並確保不同系統之間的無縫對接,這是企業實現 AI 規模化應用的基礎。

2. DigComp 框架(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

DigComp 由歐盟開發,主要用於衡量和促進公民在數位環境中的能力,偏向素養與基礎能力。雖然其最初針對的是提升歐盟公民的數位能力,但它也適用於企業設計 AI 人才的培養策略。對於企業而言,DigComp 框架能夠幫助員工在數位時代中提升以下幾個重要技能:

  • 數據與資訊素養:理解如何檢索、分析和有效使用數據是 AI 應用的核心。企業可以依據 DigComp 的標準,設計數據素養的培訓計劃,幫助員工掌握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
  • 溝通與協作:在數位平台上進行高效協作,尤其是在與 AI 系統進行互動時,具備良好的數位協作能力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 數位內容創建:DigComp 框架涵蓋 AI 生成內容的能力,包括如何利用生成式 AI 工具來創建和優化數位產品,這對於企業創新和市場推廣至關重要。

依據 SFIA 及 DigComp 這類框架的指引,我們較能有層次有架構的方式展開 AI 人才的技能需求,並依據學習地圖展開相對應的培訓計畫。

AI 人才培育策略

有了職能基準、技能框架、學習地圖之後,我們就可以展開具體的 AI 人才培訓策略。要快速、大量的讓職場工作者具備「AI 即戰力」,除了不斷地上課受訓之外,大概還有下列幾種模式可以進行:

1. 線上線下虛實整合

在疫情期間,相信所有人都已經適應了在家辦公 WFH 和線上學習。企業應結合線上和線下的學習方式,提供靈活的學習時間和廣泛的學習資源,適合大規模的 AI 基礎技能培訓;而線下的實作工作坊和培訓課程則有助於深度學習和實際操作。

這種虛實整合的學習模式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提升員工的 AI 技能,並確保學到的知識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立即應用。例如,筆者曾在近期以線上線下混合工作坊的形式,快速為組織培訓了超過數千人次的 AI 課程。

2. 跨域人才團隊協作

AI 的產業應用需要多種跨領域人才的協作。企業應組建由不同領域專家組成的跨域團隊,包括 AI 技術專家、業務專家、數據科學家和法律顧問…等。這種跨域團隊協作模式能夠確保 AI 解決方案符合業務需求、技術標準和法律規範,並能迅速將 AI 技術轉化為具體的業務成果。

我們很難期待一個全能的 AI 人才,但是我們可以很有效率的將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混合編組成為一個專業的任務小組,在產業現場應用 AI 解決不同層面的問題。

3. 實戰結合課堂訓練

與學校著重的基礎理論訓練不同,在產業培訓中,最重要的是將課堂理論學習與實戰訓練緊密結合,通過實際項目操作來鞏固員工的 AI 技能。這種“學習中實踐,實踐中學習”的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員工的實際操作能力,還可以加深他們對 AI 技術應用於業務環境的理解,從而加速 AI 技術在企業中的落地應用。

這類的學習活動可以設計成各種不同的形式,例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擬、出題解題、任務解鎖、挑戰賽、或是創業競賽、黑客松…等等更刺激、更有趣、更實戰的形式。

結論與建議

在近期的數十場演講中,我不斷提出一個觀點:「AI 的發展雖然已經數十年,但這一波生成式 AI 的崛起,將駕馭 AI 的能力解放到一般民眾的手中,將會造成人類生產力的大爆發,人類的能力會提升到另一個維度,其重要性可說是再一次的工業革命!」

熱情澎湃、慷慨激昂的演講過後,我們冷靜想想:值此當前的歷史關鍵時局,最重要的反而是不要慌亂或急就章式的辦理培訓,揠苗助長,而是應該先定錨及確認策略定位。當今成為全球第一的半導體產業人才,不也是一連串正確的策略與決策,歷經數十年才積累起來的競爭實力嗎?

只不過, AI 並不容許我們有那麼久的時間,各國之間的 AI 競爭極其慘烈,我們可能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時間能夠驗證成敗。除了頂級 AI 人才之外,不論是新創企業、職場新鮮人、各領域專業人士、或是中高階主管,或許不只「百工百業」而是「千商萬才」都應該趕緊學習如何駕馭 AI,才能 夠讓自己和組織立於不敗之地 ─ 輸贏就在眼前,人才就是關鍵。與諸君共勉之。

(本文原文來源:CIO Taiwa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