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质“蜘蛛”奇观,地球上竟有重现实验
火星地质“蜘蛛”奇观,地球上竟有重现实验
火星表面存在着一种奇特的地质特征——"蜘蛛"地貌。这种地貌不仅外观独特,其形成机制也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近日,研究人员终于在实验室中成功重现了这一自然奇观,让我们得以一窥这颗红色星球上独特的地质过程。
火星有许多奇特的地质特征,从由熔岩通道形成的深层地下洞穴状系统,到能够覆盖整个行星的全球性沙尘暴。它的表面也有奇怪的特征,比如看起来奇异的“蜘蛛”,更正式的名称是蛛网状地形。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中重现这些蜘蛛特征,展示它们在这颗红色行星上可能是如何形成的。
这项研究发表在《行星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研究人员如何能够重现 2003 年绕火星运行的航天器首次观测到的特征。从那时起,研究人员就一直在思考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因为它们在地球上没有被观测到。
这些特征能够延伸长达半英里之宽,有一个中央凸起区域,周围有数百条看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腿”,故而得名。研究人员认为,火星的大气和压力定然有特别之处,这与地球上的不同,从而有助于它们的形成。
研究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火星及其气候,因为科学家们能更好地了解火星独特的条件如何促成其地质特征。
“蜘蛛本身就是奇特、美丽的地质特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员劳伦·麦基翁(Lauren Mc Keown)说。“这些实验将有助于优化我们关于它们如何形成的模型。”
蜘蛛如何形成
该理论认为,蜘蛛是由火星季节的更替形成的。就像在地球上一样,火星有较温暖的夏季和较寒冷的冬季,但是由于火星绕太阳的轨道更长,那里的季节持续时间是地球上季节的两倍。
在冬季,天气较冷时,由二氧化碳形成的冰在火星表面积聚。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变得更亮更暖,加热了透明二氧化碳冰层下的土壤。土壤比冰升温更快,因为它颜色更深,所以靠近表面的冰会经历一个叫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直接从固体变成气体,而不经过液体阶段。
这会形成一些气穴,其处于土壤上方但位于冰盖其他部分的下方,这种气体逐渐积聚并增大压力,直至使上方的冰层破裂。气体通过裂缝向上逸出,携带着灰尘和碎片,留下了破裂的蜘蛛状痕迹。
就科学家对火星及其状况的了解而言,这种解释是说得通的,但尚无证据表明其正确。要想知道这是否属实,研究人员就得重现火星的条件,瞧瞧他们能否在实验室中造出自己的“蜘蛛”。
在实验室中制造“蜘蛛”
为了测试这个理论对不对,研究人员必须营造出火星环境的一些关键条件。这意味着首先得特别寒冷,因为他们要重现火星的冬季,温度低到零下 301 华氏度(零下 185 摄氏度)。还得有非常低的气压,因为火星上的大气密度仅为地球的 1%。
研究团队使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一个设施,叫做冰环境脏真空模拟试验台,简称为 DUSTIE。顾名思义,这个腔室能够充满灰尘,然后用液氮冷却到极低的温度。
首先,灰尘,或者专业术语所称的土壤模拟物,被冷却了。
然后把它放进 DUSTIE 里面,并降低压力,直至压力与火星的压力相当。
那是一个周五的深夜,已经研究这个问题五年的麦基翁说:“实验室经理听到我的尖叫声后冲了进来。她以为出了事故。”
新的细节得以揭示
这项研究不仅支撑了蜘蛛如何形成的理论,还揭示了一些此前未曾预测到的新细节。
在某些情形下,冰不但在尘埃顶部成片状形成,而且还在尘埃颗粒之间生成。
随后,它致使被称作基底的尘埃层破裂,这使得蜘蛛地貌看上去稍有差异。
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发生,并且似乎与现存的尘埃颗粒类型以及地下有无水冰相关。
所以当下可能存在两种过程能够阐释蜘蛛地貌,这取决于某一地点的特定状况。
“这是那些表明大自然要比教科书里的图像更为复杂的细节之一,”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员塞丽娜·迪涅加说道。
如今,研究团队期望通过模拟源自冰层上方而非下方的热量,以使他们的实验更为精准,因为这更契合火星上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