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撞人后跑了又回来了算逃逸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撞人后跑了又回来了算逃逸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info.imlaw.cn/laws/21137.html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者撞人后离开现场又返回的行为是否构成逃逸?根据法律规定,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离开现场的行为可能构成逃逸,即使其后续返回现场,仍可能被认定为逃逸行为。具体认定需结合离开的时间、距离、主观意图以及是否采取补救措施等因素综合判断。

逃逸是指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这不仅包括完全离开事故现场,也包括在事故现场附近徘徊但未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形。

构成逃逸的情形

主观意图:如果肇事者明知自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为了逃避责任而离开现场,即使其后来返回,仍可能被认定为逃逸。例如,肇事者在撞人后因害怕被追究责任而短暂离开,但随后返回,这种行为仍可能被认定为逃逸。

时间因素:如果肇事者离开现场的时间较长且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报警、救助伤者等),其行为更可能被认定为逃逸。例如,肇事者离开现场数小时后才返回,通常会被认定为逃逸。

距离因素:如果肇事者离开事故现场的距离较远且未在合理时间内返回,其行为也可能被认定为逃逸。例如,肇事者离开现场数公里后才返回,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逃避责任的表现。

不构成逃逸的情形

短暂离开且无逃避意图:如果肇事者离开现场是为了寻求帮助(如寻找手机报警、寻找医疗救助等),且在短时间内返回并积极承担责任,其行为可能不被认定为逃逸。例如,肇事者发现自己的手机没电,短暂离开现场寻找电话报警,随后立即返回并积极救助伤者,这种行为通常不会被认定为逃逸。

主动采取补救措施:如果肇事者在离开后返回现场,并主动报警、救助伤者且未逃避责任,其行为可能不被认定为逃逸。例如,肇事者因紧张而短暂离开,但随后返回并积极承担责任,这种行为可能不被认定为逃逸。

逃逸行为的法律后果

行政处罚:根据法律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但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刑事责任:如果肇事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且存在逃逸情节,一般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民事责任:逃逸行为可能导致肇事者在民事赔偿中承担更重的责任。例如,保险公司可能会因肇事者的逃逸行为而拒绝赔偿部分或全部保险金,肇事者需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应立即报警并积极救助伤者。如果因特殊情况离开现场后返回,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意见,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