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面对抽动症,家长过度干预应该如何应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面对抽动症,家长过度干预应该如何应对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pingguolv.com/ask/qVtY22BtqBtd.html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快速、重复性动作或声音。面对抽动症儿童,家长的过度干预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导致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了解抽动症的特点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表现为不自主的快速、重复性动作或声音,如眨眼、清嗓、多余的面部表情等。

研究显示,约1%-2%的学龄期儿童会经历抽动症,大多数症状在青春期有所缓解甚至消失。

情绪紧张、疲劳或受到批评时,症状可能加重;相反,在专注于活动时如看电视或玩游戏时,症状可能短暂减轻。

避免强化负面情绪

家长过度关注或责备会导致儿童产生羞耻感或焦虑,从而加重症状。建议避免频繁提醒或纠正,例如“不要再做这些动作”“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了”。

对于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抽动,可以通过非直接的方式分散注意力,比如鼓励孩子参与兴趣活动或者与同伴互动。

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

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与适当的休息。睡眠不足可能显著增加抽动症状的发生频率。

减少外界压力源,如降低对学业的过高要求,避免在公共场合过多谈论病情。

加强情感支持,多以积极语言沟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寻求专业指导

如果症状严重影响学习或社交,可以咨询心理医生或儿科医生,明确病情并制订适合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例如习惯逆转训练)以及药物治疗,但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干预。

定期随访观察症状变化,尤其是在出现较大情绪波动或者肢体受伤风险时及时复诊。

科学认识抽动症及其发展过程,减少盲目干预对儿童心理和症状的双重影响,通过优化环境和专业治疗改善病情。

本文原文来自pingguolv.com,由杨坤主任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外科)提供专业解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