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行业,如何在存量市场中寻找增量
中国电视行业,如何在存量市场中寻找增量
近年来,中国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3年,中国电视市场整体出货量为3656万台,同比下降8.4%,创下十年来新低。然而,在这片看似饱和的市场中,新的机遇正在悄然浮现。
国内市场:国产化与高端化并行
自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以来,电视行业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如今的智能化互联网电视,电视产品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品牌竞争格局方面,国产品牌已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海信、小米、TCL、创维四大国产品牌累计市场份额高达79.0%。其中,海信以23%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小米紧随其后,市占率为21.2%。
在产品结构方面,大屏、高端电视产品成为市场需求的重要推力。2022年,75英寸及以上电视销量占比达13.5%,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2024年第一季度,85英寸、100英寸大屏电视市场增长迅速,其中100英寸大屏电视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0%。
技术创新:电视更“科技”
在产品层面,高端化不仅仅体现在屏幕尺寸上,更体现在技术创新带来的用户体验升级。近年来,国内电视厂商在人工智能领域频频发力。
海信推出的星海大模型革新了人机交互方式,使得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智能服务中心。TCL则自主研发了TSR独立画质芯片,结合全识AI大模型,为电视带来了显著的AI性能提升。
用户需求:年轻一代的期待
根据红星新闻发布的《00后看电视行为与消费洞察》报告显示,79.8%的00后每周至少会打开1次电视。这些年轻人对电视的期望正逐渐从传统功能转向科技化、智能化的体验。65.6%的00后认为电视需要有较高配置,可带来大屏沉浸式的观影享受;54.6%的00后希望电视配有AI智能,可实现内容生产。
海外市场:中国品牌的崛起
在全球电视市场,中国品牌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3年,三家中国品牌合计出货量达到6270万台,超过了两家韩系企业的5780万台。其中,海信系电视以2585.2万台的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二。
中国电视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扎实的产品实力、优质的供应链管理以及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体育营销等手段,中国品牌不仅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制造实力和科技实力。
本文原文来自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