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翅鲸:从《明日方舟》乌尔比安到现实中的海洋巨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翅鲸:从《明日方舟》乌尔比安到现实中的海洋巨兽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6622027/?jump_opus=1

在《明日方舟》中,乌尔比安的精二立绘原型是一条鲸鱼,但兄啊这鲸鱼都海嗣化到长刺了鬼才看得出是什么物种。万幸,他的专精里有两条很特别的“制造撕裂伤”和“作曲”,我这刚好有个完美匹配这两点的朋友投简历,就决定是你了——大翅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


大翅鲸的标志性特征:修长的鳍肢

从“座头鲸”到“大翅鲸”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咦这东西不是叫座头鲸吗?说的倒也没错,不过这个“座头”是日本平安时代演奏琵琶的僧人的称谓,后来日本人觉得大翅鲸这副弓腰驼背的泳姿有点像僧人背着琵琶的模样(也不知道怎么看出来的),就把它们称为“座头鲸”。虽然生活中这个来自日本的名字流传得比较广,不过我们还是应该记得它们在《中国动物志》里的中文正式名是译自属名“Megaptera(拉丁语“大翅膀”之意)”的“大翅鲸”。老喊人家日文名就好像管顺德鱼生叫刺身一样,不能说错吧,但多少是有点奇怪。


比起驼背,还不如说是亲妈背孩子看着更像背琵琶

巨大的鳍肢与独特的肉瘤

作为一种中大型须鲸,成年大翅鲸的体长可以轻松达到13-15米,年长的雌性甚至能长到18米长,体重更是在30-60吨水平。按说这BMI算起来可挺肥宅的,但它们依然能保持流线型的身材,秘诀就在于压秤的那两条大胳膊。正如其名,大翅鲸的鳍肢是所有鲸类里面最修长的,大概相当于体长的三分之一,提供的澎湃动力可以支持它们进行将近8000公里的迁徙旅程,从赤道附近的温暖水域到两极冰盖,不管是追逐磷虾还是追逐姑娘都是手到擒来。

大翅鲸的另一项显著特征就是头部和鳍肢前缘生长的大量肉瘤状结构,日本人觉得这一脑袋包看着像琵琶上端突出的那些用来调弦的把手(again,也不知道怎么看出来的),后来近距离观察之后发现这些肉瘤居然是……毛囊。每个肉瘤里面都生长着几根只有数厘米长的毛发,周边丰富的神经末梢提示它们可能有一定的感觉功能,具体能提供什么帮助尚不得而知,但这倒是让大翅鲸成功登上了鲸类的发量宝座,毕竟其他同事都是光明顶嘛。


大翅鲸的头部和鳍肢前缘生长的大量肉瘤状结构

独特的捕食方式

说到胡子,大翅鲸是须鲸科的成员,这也就意味着它们没有牙齿,主食只能吃小鱼小虾。但同样是吃小卡拉米,它们的战术可比须鲸科其他只知道张口乱兜的傻大嘴高级多了。发现鱼群时,大翅鲸会采用一套招牌式的“螺旋气泡网”捕食法。数只乃至数十只大翅鲸会组成狩猎团体,从鱼群的下方一边沿螺旋轨迹游泳上浮一边按照固定的间隔吐出大量气泡,把鱼群赶到旋涡正中心再一口打尽,无论是效率还是场面都绝对称得上艺术。


大翅鲸的“螺旋气泡网”捕食法

如果附近不巧没有同类,单打独斗的大翅鲸也有应对方案,它们会在张嘴上浮的同时伸出巨大的鳍肢,拼命把附近的鱼往嘴里轰,能多扒拉一条是一条。


大翅鲸用鳍肢捕食

活泼的浅水鲸类

吃饱饭后就该来点娱乐活动了,大翅鲸是非常活泼的浅水鲸类,它们憋气能力不太强,一次潜水平均只能待个五到十分钟,潜行深度也基本不超过100米。但它们在水面上玩得很嗨,大翅鲸最喜欢把多半个身体跃出水面,甚至跳到五米高再背朝下砸回海里,这个招牌动作被称为“跃身击浪”,除了玩耍之外还有助于祛除体表的寄生生物,虽然不少鲸类和海豚都有这个习性,但玩得这么溜的还得看它们。



大翅鲸的“跃身击浪”

复杂的发声系统

要说这帮多动症除了蹦迪还擅长什么,那必须就是唱歌了。大翅鲸的叫声可能是动物界除了人类以外最复杂的信息呈递系统之一,它们不只通过声带本身振动发声,声带和喉部脂肪垫的摩擦也可以发出独特的声音,好比你一张嘴能同时说两种语言。这部分结构极大拓展了大翅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从20赫兹的次声波到超过24千赫兹的超声波无所不能。通过控制频率和响度,大翅鲸可以有节奏地发出不同“音节”,四到六个音节组合成一个“短语”,它们会用几分钟时间不停重复一段相同的短语,这被称为一个“乐章”,而几个不同的乐章组合起来就是一首“鲸歌”。大翅鲸的每首歌曲通常持续三十分钟左右,它们在“创作”一首歌知之后会反复传唱,如果愿意的话,同一片海域中的其他大翅鲸听到后还会学着一起合唱,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甚至还会改编过去的劲歌金曲,经典永流传。

人类也是给了这些歌唱家十足牌面,1977年,旅行者一号载着两张黄金唱片飞往太空。大翅鲸的歌声就收录在其中,紧接在开场的联合国秘书长致辞和世界各国语言问好后面,所以保不齐外星智慧生命听到第一曲来自地球的“音乐”就是出自它们之口。


大翅鲸的歌声被收录在旅行者一号的黄金唱片中

可惜艺术家依然免不了俗,大翅鲸把发声系统搞得这么复杂究其根本还是为了约姑娘。雄鲸在冬季的发情期唱得尤为卖力,而且跟踪数据表明凑在一起开演唱会的小鲜肉越多,就能勾引来越大范围内的雌鲸。


雄性大翅鲸在发情期的歌唱

繁殖与成长

有个很不幸(或者说很幸运?取决于你的xp)的消息,发情期的大翅鲸可以说是毫无道德感可言。无论雄性还是雌性都可能同时存在多个伴侣,大家满脑子想的都是抓紧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地交配,就很……。毕竟雌鲸每两年才能繁育一胎,还是独生,为了种族存续偶尔开个银趴也就开了罢。但问题在于这时期满脑子黄色废料的雄鲸有时候顾不得面前对象是谁就直接一个兽性大发,于是让海洋生物学家们喜滋滋地拍到好多回雄性之间搅了个基的场面。


大翅鲸的交配行为

经历将近一年的漫长孕期之后,雌鲸会找片温暖的热带水域产下幼崽。大翅鲸分娩的场景极其罕见,一方面是当妈的特别能藏,另一方面则是它们生得实在太快了。根据为数不多的目击记录,大翅鲸只需要不到五分钟就能从身体里吐出一条四米多长,将近七百公斤重的小崽子,那叫顺畅丝滑。


大翅鲸分娩

幼鲸只要一年的时间就能断奶独立生活,大概七到十年达到性成熟,那之后它们凭借吨位优势基本就能在海里横着走了。但在之前的童年时期它们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两个著名的冤家对头,虎鲸(Orcinus orca)噬人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就,你们深海乱人之间的关系是真的复杂。这俩尤其喜欢大翅鲸幼崽这种游动缓慢的大块肉,它们采用的战术都如出一辙,基本就是咬住或者用身体压住幼鲸把它活活淹死。许多成年大翅鲸身上都有多多少少的齿痕和划伤,那都是小时候留下来的军功章。


大翅鲸身上的伤痕

与虎鲸的互动

也许是从小对虎鲸恨之入骨,成年后的大翅鲸,尤其是身上有着严重伤疤的雄性养成了一种特别的习惯,那就是听到虎鲸的叫声后大概率冲过去搞事,它们是唯一一种如此随心所欲去招惹虎鲸的动物。人类迄今为止已经目击了数百起类似的事件,可想而知这在它们圈子里算是普遍现象。虎鲸对成年大翅鲸基本没什么办法,双方在经过可能长达几小时的对峙后通常以虎鲸撤退收场。目前对于这种习性的解读有很多种,有人认为这有助于保护其他大翅鲸幼崽免遭猎食,属于一类利他行为,也有人认为这纯属是为了恶心虎鲸不让它们好好吃个饭。好玩的是大翅鲸是通过虎鲸叫声定位然后杀过去救场的,也就是说它们在赶到之前并不知道具体情况。遇险的要是大翅鲸幼崽自然好,但虎鲸食谱那么广,受害者不定是什么玩意,于是经常发生虎鲸捕食个小须鲸、海豚或者海豹,然后莫名其妙就被大翅鲸闯入一顿乱锤的情况。


大翅鲸与虎鲸的互动

大翅鲸长而有力的鳍肢总给人一种武力值爆表的印象,更何况它们鳍肢前缘和头部还寄生着大量鲸藤壶(Coronula diadema),这玩意极其粗糙的甲壳抡圆了不得跟链锯剑一样挫肉碎骨,乌尔比安制造撕裂伤的专精就是这来的。可惜后来人们尴尬地发现第一,大翅鲸没有任何直击命中虎鲸的记录,虎鲸身上也没发现过类似的撕裂伤痕。第二,鲸藤壶这破玩意对大翅鲸没半点好处,不仅扎根在皮肤里搞得鲸鱼又疼又痒还容易感染,更会增大游泳的阻力,本身大翅鲸就够迟缓的,鲸藤壶多了更是难受,它们总是跃身击浪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甩掉这些倒霉房客,至于当武器很可能属于人类自作多情。


大翅鲸身上的鲸藤壶

不过大翅鲸的见义勇为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得到了证实,它们会用身体拦在虎鲸和猎物之间当个路障,或者通过甩尾和冲锋的方式驱赶虎鲸,有些时候还会浮上水面让海豹之类的小目标扒在自己身上躲过一劫。


大翅鲸保护其他海洋生物

与人类的互动

可惜,这些无敌的海中大侠差点就成了都市传说。由于大翅鲸偏爱浅海,它们不幸地成为了最早遭人类毒手的鲸类之一,从16世纪开始就有猎捕大翅鲸的记录,在过去的20世纪更是达到巅峰。据记载,整个20世纪仅北太平洋就有超过28000头大翅鲸惨遭杀害,在同一时期南半球更是有超过200000头的捕猎记录。到了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全球停止商业捕鲸时,大翅鲸种群只剩下了不足5000头。不幸中的万幸,随着各国逐步停止捕猎,大翅鲸的总数如今已经恢复到了约130000头,还在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了一些北冰洋原住民部落以及某打着科学研究旗号饱口腹之欲的西太平洋岛国以外,人类算是解除了对大翅鲸的直接威胁。

然而麻烦还没有完全消失,由于栖息范围与人类活动区域的重叠,船只螺旋桨损伤、渔具缠绕和海水污染如今成为了大翅鲸主要的生存难题。尤其是近海随处可见的渔网,索具很容易缠绕在它们疙疙瘩瘩的头部和尾部,轻则影响游泳,重则导致张不开嘴无法进食,甚至堵住鼻孔引起窒息。每年世界各地的潜水员都得拯救不少盘着渔网的倒霉蛋,它们还算幸运的,更倒霉点恐怕就只能被迫一鲸落万物生了。



大翅鲸被渔网缠绕

值得庆幸的是形势总体来说还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考虑到种群恢复的速度,2001年IUCN将大翅鲸降为“无危”评级,同时也将其列入CITES附录I,继续全面禁止相关贸易与商业捕捞。我国沿海偶尔也会出现它们的踪迹,除了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比较多以外,2015年的时候一条大翅鲸还访问过辽宁省周边。此等稀客自然得到了最高规格待遇,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顺便虎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队长在大炎扳回一城。

进入21世纪以来,鲸鱼学家们发现记录到的大翅鲸的歌声相比过去有所减少。经过分析之后大家认为这并不是坏事,得益于种群数量恢复,年轻的雄鲸不用像过去那样扯着嗓子嚎才能约到雌鲸了,希望它们能变得更文艺点吧,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具艺术水平的佳作……估计没戏。


大翅鲸的歌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