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本气候分类法:全球气候的科学划分
柯本气候分类法:全球气候的科学划分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德国裔气候和植物学家弗拉迪米尔·彼得·柯本(Wladimir Peter Köppen)于1884年提出的一种气候分类系统,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气候分类标准。该系统以温度与降水的关系为指标,并参照自然植被分布,将全球气候从赤道到极地划分为5个气候带,每个气候带又包含不同的子类。
热带气候(A)
以最冷月18℃等温线为界,全年炎热,最冷月平均气温>18℃。其中包含3种气候型:
Af(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每月均温均为18℃及以上,且全年每月降水量均为60mm及以上;
Am(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每月均温均为18℃及以上,全年降水最少月份降水量在60mm以下,但在“100 - 全年降水量(mm)÷25”及以上;
Aw/As(萨瓦纳气候):全年每月均温均为18℃及以上,全年降水最少月份降水量在60mm以下,且在“100 - 全年降水量(mm)÷25”以下。若降水最少月份落在冬半年(南半球为4月至9月,北半球为10月至次年3月),则记为Aw;若降水最少月份落在夏半年(北半球为4月至9月,南半球为10月至次年3月),则记为As。
干旱气候(B)
根据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来确定界限,此地的水分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具体有三种情况:夏雨区,夏季六个月(4-9月,北半球)的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70%及以上;冬雨区,冬季六个月(10月-次年3月,北半球)的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70%及以上;年雨区,降水量全年分配均匀。干带可细分为两种气候型:
BWh(热沙漠气候):年均温高于18℃,且最冷月均温大于0℃;
BWk(冷沙漠气候):年均温低于18℃,且最冷月均温小于0℃;
BSh(热草原气候):年均温高于18℃,最冷月大于0℃;
BSk(冷草原气候):年均温小于18℃,最冷月小于0℃。
温暖带气候(C)
最热月平均气温>10℃,修改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8℃之间。包括3种气候型:
Csa(炎热地中海气候):冬季最潮湿的月份的降雨量至少是夏季最干燥月份的三倍,且最热月大于等于22℃;
Csb(温和地中海气候):冬季最潮湿的月份的降雨量至少是夏季最干燥月份的三倍,最热月小于22℃;
Csc(寒冷地中海气候):冬季最潮湿的月份的降雨量至少是夏季最干燥月份的三倍,一年只有一到三个月大于等于10℃;
Cfa(亚热带潮湿气候):降水较为均匀,夏季最热月高于22℃;
Cfb(西海岸海洋性气候或亚热带高原气候):降水较为均匀,最热月小于22℃,但至少四个月高于10℃;
Cfc(亚寒带海洋气候):降水较为均匀,一到三个月高于10℃;
Cwa(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干燥的冬季月平均降水量小于最潮湿的夏季月平均降水量的十分之一,最热月高于22℃;
Cwb(亚热带高原气候):最干燥的冬季月平均降水量小于最潮湿的夏季月平均降水量的十分之一,最热月小于22℃,但四个月以上高于10℃;
Cwc(冷亚热带高原气候):最干燥的冬季月平均降水量小于最潮湿的夏季月平均降水量的十分之一,一到三个月高于10℃。
冷温带气候(D)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以下或0℃以下。包含4种气候型:
Dfa/Dwa/Dsa:最热月均温高于22℃,其中Dfa降水均匀,Dwa最干燥的冬季月平均降水量小于最潮湿的夏季月平均降水量的十分之一,Dsa冬季最潮湿的月份的降雨量至少是夏季最干燥月份的三倍;
Dfb/Dwb/Dsb:各字母降水区别和刚才一样,最热月小于22℃且四个月以上高于10℃;
Dfc/Dwc/Dsc:最热月小于22℃且一到三个月高于10℃;
Dfd/Dwd/Dsd:亚寒带或极地大陆气候,最冷月均温小于-38℃,几乎只出现在西伯利亚。
极地带气候(E)
全年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包括两种气候型:
ET(冰原气候):最热月高于0℃;
Ef(苔原气候):最热月也小于0℃。
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优点是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温度或雨量界限,便于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只用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温度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干燥指标并划分干燥带的方法不够完善,且忽视了高地气温、降水的垂直变化与水平纬度地带性的差异,也就是气候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等问题。
需注意,柯本气候分类法中的一些具体界限和标准可能会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而有所调整和变化。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地区的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