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考研上岸经验分享
24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考研上岸经验分享
本文是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考研上岸学长的经验分享,详细介绍了从准备到上岸的整个过程,包括时间规划、学习方法、资料推荐等。文章内容详尽,涵盖了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等多个方面的备考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自身情况
本科湘潭大学自动化专业,24年一战华工擦边上岸,23年六月底发觉保研无望后开始全力准备考研,准备时间大概六个月,初试分数不高,经验不敢谈,算是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吧。
二、按排与建议
在正式开始准备考研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对考研的规划有一个大体的概念。这边24届录取结果刚出,25届就已经快马加鞭准备考研了,最近跟几个学弟学妹聊过发现大家都很焦虑,无非就是他们认识的谁已经做完了很多题,感觉自己的进度跟不上他们。我认为最终决定考研备考效果的,除了英语之外的三科,不是看谁最后做的题总量多,而是看谁最后两个月做的题多,因为数学专业课和政治两个月之前做的题很大部分是很难再回想起来的,但这并不是说考研早准备就没有用,正相反,我就是一定程度上吃了没有早准备的亏。
因为十一月十二月要分出很多时间来刷政治选择,背政治大题,英语作文也需要准备,所以除了延长学习时间之外,保证最后两个月数学专业课刷题量的办法就是在十一月初就做到熟悉知识点,可以快速刷题。
关于学习时间,我的学习时间是逐渐加码的,六月底刚刚开始全力备考的时候学习不在状态,每天学一会就会觉得累,一天可以学大概八个小时。而且因为刚开始进行复习,很多东西都不会,一道题琢磨很久,效率很低,七月底渐渐进入状态,每天可以学十个小时,而且做题效率也有所提高,十一月底开始冲刺,每天可以学大概十一二个小时。学习时间可以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自由分配,我的分配是上午八点到十点英语,十点到十二点书序,中午十二点半到下午两点午睡,下午两点到五点半数学,晚上六点到十点半专业课,每天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
关于学校的选择,我一开始给自己列了一系列目标,华工,湖大。最后具体报哪个取决于我最后的学习状态,9月开学的时候,虽然我的备考时间不长,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会,但是我认为我当时已经进入了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数学和英语的进度还行,所以选择了华工专硕。
最重要的一点!!!去图书馆一定一定不要带手机,坚持一个月之后学习效率会有质的飞跃。
三、初试
1、数学
我的数一成绩最后是113分,数学的备考可以说是反面教材了。
时间线:从六月底开始学了张宇三十讲和1000题,八月初开始看张宇十八讲,并配套李林的880,在九月初的时候进的真题,每天一套,写完后就会复习1000与880的错题。到十月的时候我发现模拟卷还没出,就写了23届的张宇8+4,李林6+4,合工大十套卷。写完后正好等到24届张宇和李林的模拟卷出来,在考试前一周完成了所有模拟卷。
关于刷资料方法:我会把我认为值得再做一遍的题打上星号,做完下一本资料后会抽一段时间把上一本资料打星的题再做一遍。
关于大坑:我在刷模拟卷的成绩还不错,基本考到的知识点都复习到了,除了合工大十套卷外,其他模拟题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但是我忽略了极其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计算能力!在整个刷题过程中,我注重点全在过程和思路上,对于最后的计算结果并不重视,每套模拟卷都会有一些计算错误,起初我不以为意,等我意识到已经是十二月份了,想纠正但纠正不过来。考完后我估分135+,可是一对答案发现各种计算错误,希望大家以我为戒,从备考初期就要重视计算,在草稿纸上也要形成规范作答,以免粗心算错抄错。
关于资料:我一直跟的张宇感觉还可以,建议大家在基础部分学张宇30讲和1000题的基础题,强化部分学张宇18讲和李林880,最后再以1000题的剩余部分作为强化的收尾,这样难度会有个渐进的过程。真题是备考的重中之重,但真题的难度近几年在提升,太早的题比较简单没什么参考价值,我认为刷透近十二年的真题就可以。张宇十八讲这本书还是比较适合想考高分的同学的,上面的例题基本涵盖了考研真题里面的难题的出题方式。模拟卷市面上有很多,我认为质量比较高的模拟卷是李林的6+4,张宇的8+4,合工大十套卷,不推荐做李艳芳的卷子,题很怪,不适合大多数人。
2、英语
我的英一成绩最后是55分,成绩比较低,而且花的时间比较多,算是备考比较失败,我本身基础比较差,备考的时候也没重视,所以大家以自身情况规定一些英语学习投入。
时间线:同样是六月底的时候开始使用“不背单词”学习考研词汇,在不背上选了红宝书大约六千多个,选定一天学习300个词,“不背单词”会对已学习的单词来回滚动复习,在后期学习+复习的词每天能到1000个,所以我每天两个小时背单词,一直持续到考试前。八月底九月初完成阅读真题一刷,十月末完成阅读二刷,十一月末完成三小门一刷。十二月背了几篇作文范文,练了练英文书写(其实感觉用处不大)。
关于做题:英语的阅读是重中之重,我一开始做阅读的时候也是看不懂,每篇都能错两三个。我刷阅读的方法就是做完一篇阅读之后先看原文翻译,然后再自己翻译一遍原文,最后看答案解析。配合每天的背单词,第一遍阅读没有刷完我就找到了做阅读的手感。一刷阅读之后我隔了很久,等自己忘得差不多了才开使二刷阅读,二刷也是一样的做题步骤,二刷正确率就比较高了,大概是每年的四篇阅读错两个。三小门(完型、翻译、新题型)相比于阅读来说比较好练,完型主要考察词汇量,练阅读的时候其实翻译也就一起练了,新题型除了段落排序之外都能靠找关键词解决,所以三小门我只把近十来年的题做了一遍。作文就是背,背几篇范文,然后自己练几篇真题拼凑总结出几套写各种作文的模板,买模板是没有必要的,但套模板确实能用短时间拿到一个看的过去的作文分数,如果想要拿到更高的作文分数还是要多背多练。
关于大坑: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一直以为单词为王,所以对语法部分的学习不多,在一刷的时候没有限制时间,所以对长难句我花费大量时间也是能读懂的,二刷三刷的时候虽然限制了时间但是因为对整篇文章有印象,所以还是没发现问题。结果就是考完后阅读惨不忍睹。所以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在记单词的同时也要强化对语法的学习。
关于资料:真题就足够了,我当时买的张剑黄皮书感觉讲解还不错。作文背的王江涛老师的范文。红宝书买了实体书但没怎么用过,本人看实体书背单词看不进去=_=主要还是靠的手机软件。
关于网课:阅读看了唐迟老师的课,但我并没有把老师教的方法运用到位,强烈建议大家学习唐迟老师的做题技巧。语法我是在还没开真题前每天写一句田静老师的句句真研,说实话很不错。作文买的石雷鹏老师的作文书,石老师前几年压的很准,虽然今年没压中但是其中蕴含的题材很多,只要背了最后还是能写出来。
3、政治
我的政治成绩最后是71分,属于考的一般的一科。
时间线:十月份的时候每天睡觉前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听一会徐涛老师的课,把所有知识点过了一遍混个脸熟,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再动过政治,十一月中下旬肖八出来之后开始刷选择题,刷各个老师出的考前预测卷选择,一直刷到考试。十二月中旬肖四出来以后开始背肖四大题直到考试。
关于做题:政治是依赖考前突击的一科,主要就是靠考前的刷题和背诵拿分。我当时用的苍盾刷了上面几乎所有老师的预测卷的选择题,肖四肖八腿四徐六刷了两遍,其他老师的题也把错题又看了第二遍。每天做大概三套卷子的选择。一开始刷题会错很多,我刚刚写肖八的时候选择基本也就能拿二十多分,而且有些老师的选择题很偏很怪(我错了,但是我不服=_=)。最后考研的选择题会比预测卷简单很多,考研的真题只要看着不太对劲的选项基本就肯定是错的,有些预测卷喜欢玩文字游戏挖坑。最后冲刺的时候就用刷题来回顾知识点,不要再大段地背书了。
关于资料:我买了徐涛的核心考案(从来没看过),肖秀荣1000题(刷了一段时间模拟卷又来刷1000题发现太简单了,刷了三四百题就不刷了),腿姐冲刺背诵手册(配合刷题查知识点用),肖秀荣、腿姐、徐涛预测卷(支持一下正版)。最后大题背的空卡总结的肖四大题答案(感觉背的还是挺熟的,写的也挺满,但是大题得分不算太高)。
关于网课:徐涛老师的考点讲解前期有空可以听听,没必要做笔记,有些浪费时间。后期徐涛老师的刷题班还有肖秀荣老师团队的刷题班可以听一听。肖秀荣老师团队还有一个30天知识点领背,有空可以用来快速回顾知识点听一听。
4、专业课
华工814向来以难著称,尤其是今年的卷子,有很多都是以前没出过的类似的题,总体难度比前几年都难。最后考了106,属于是比较一般了。
时间线:七月中旬开始跟着起点过了一遍自控书和现控知识点的讲解-->八月下旬写了自控和现控的课后题-->九月开始学信号与系统并做配套课后习题-->十月开始写起点的单元测试题-->十一月上半个月开始刷起点资料的真题-->十一月下半个月二刷真题-->十二月上旬回顾了辅导班的习题册和模拟卷-->十二月中旬抽了几天快速看了一遍题海-->最后几天看了看真题和知识点讲解视频。
自控书我用的是胡寿松版本的,现控书是刘豹版本的,信号与系统是奥本海默的。我本人大学本科期间自控的得分都不高,信号与系统没学过,自控七十多。因为当时始终确定不了报考院校,所以专业课准备的比较晚。多亏了起点的辅导班,讲的又全面又仔细,才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知识点过一遍,而且华工的专业课年年都会超纲,自学的话很容易漏过知识点,所以我推荐大家在专业课的学习时可以选择起点的辅导班。辅导班资料会有历年的真题和答案,习题和答案还有一本知识点笔记,课会有知识点讲解和真题讲解。
四、复试
1、前言
华工的复试满分100分,最后总成绩是初试0.6和复试50.4相加,所以复试在总成绩中的占比是非常大的,哈工大复试主要是笔试部分和面试部分组成,笔试部分总分100,三本书(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微机原理),其中微机原理50分,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两门考试的时候会让你二选一,占50分。面试100分,是专业课考核成绩0.5+英语口语*0.1+综合素质(主要是竞赛项目)*0.4。由于复试占比大同时科目多难度大,所以抓住复试机会可以实现反超。
2、笔试部分
我是因为初试考的比较低,二月三月都在准备调剂,在复试名单出来后才开始买书买资料学习。当时我买的起点的复试辅导班,辅导班老师推荐的我选过控,其实考场上没人选运动控制。在跟起点的老师学习过控和微机后,考完发现考试难度和学习期末考试难度相当,很多题起点的资料有而且老师都讲过,每年的题型都差不多。
对于这两个科目,真题都是最重要的,把近些年的复试笔试真题刷透,做题量其实就已经基本达标了。
3、面试部分
英语:今年考查形式是自我介绍+英语问答,英语问答是抽题形式,这个环节拉不开差距。
专业课考核:我当时是五个题抽一个,考的是比较超纲的题,在复试前可以看看起点面试资料里的题库,要是没准备到也不用慌,尽量去解释去回答,我觉得这里主要考的是专业课知识储备和临场反应,只要答了分都不低。
综合素质:主要是竞赛或者项目的奖项,我参加了两年智能车一年电赛,在这个环节比较有优势,但是这个环节分数占比不大,没有拿奖的同学也不用太惊慌。
五、结尾随便说点
总的来说华工的复试不看学校,全程老师都不知道我是哪个学校的,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老师进行评分,比较公平,最后比的主要就是对书本知识点的掌握。
考研难度上华工这两年分数线比较稳定,年年都在扩招,所以有想来广东的同学不妨可以试试华工。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