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碳封在海洋里?这个中国团队领衔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把碳封在海洋里?这个中国团队领衔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29345
海洋,这个孕育了地球最早生命的摇篮,如今正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战场。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团队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论,不仅揭示了海洋碳汇形成的重要机制,还成功发起"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引领全球海洋碳汇研究进入新阶段。
焦念志(左一)与国际海洋学委员会国际工作组的成员们讨论问题。学校供图
从"难解之谜"到"幕后推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储存了约93%的二氧化碳,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然而,海洋中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的成因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难题,被《自然》杂志称为"难解之谜"。
21世纪初,中国科学家焦念志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他发现,海洋中的微生物具有将活性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有机碳的能力。基于此,焦念志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微型生物碳泵"(MCP)原创理论框架,揭示了微型生物碳在海洋巨大碳库形成过程中的根本作用。这一理论提出后,《科学》杂志将其评论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
从参与者到引领者
2017年,焦念志领衔发起"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目前已得到33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海洋碳汇研究领域的实力,也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该计划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了"地球系统科学通识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推出30种语言的"宜居地球"通识课程,邀请来自多个国家的院士专家参与授课。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科研人才。
为碳中和贡献中国智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据估算,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每年大概还有2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缺口需要靠负排放来弥补。海洋负排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热门推荐
三叉神经痛:你不可不知的那些事儿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并发症是
多旋翼无人机如何提升悬停控制精度?
代尔夫特理工新突破:仿生大脑让无人机更智能
揭秘无人机姿态控制:从基础原理到实际应用
冬日打卡:五泄风景区的悠闲时光
五泄风景区:冬日探秘的自然奇观
五泄景区秋游打卡,西施故里探秘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
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16种高效记忆法大揭秘!
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大揭秘!
让学习更有趣: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趣味生字词学习法
六个心理学技巧,让你的人际关系更顺畅!
恋爱中,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两个人之间相互吸引的20个迹象
艾伦·耶格尔: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
艾伦·耶格尔:从无助少年到不屈英雄
Simulink+PPO:无人机姿态控制新趋势
智能无人机的姿态控制黑科技揭秘!
无人机姿态解算:欧拉角 vs 四元数
近端策略优化:无人机姿态控制新突破
如何正确切换奔驰模式以适应不同的驾驶环境?模式切换不当会带来哪些安全隐患?
成都温江区公租房申请条件详解
如何通过生动自我介绍提升人际交往技巧与沟通艺术
福建赏雪胜地推荐:九处绝美雪景等你来
高血压治疗新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
AI携手人类:共铸未来创作新纪元
狼疮性周围神经病怎么预防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预防方法
化学实验必备:标准溶液正确配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