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把碳封在海洋里?这个中国团队领衔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把碳封在海洋里?这个中国团队领衔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29345

海洋,这个孕育了地球最早生命的摇篮,如今正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战场。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团队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论,不仅揭示了海洋碳汇形成的重要机制,还成功发起"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引领全球海洋碳汇研究进入新阶段。


焦念志(左一)与国际海洋学委员会国际工作组的成员们讨论问题。学校供图

从"难解之谜"到"幕后推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储存了约93%的二氧化碳,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然而,海洋中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的成因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难题,被《自然》杂志称为"难解之谜"。

21世纪初,中国科学家焦念志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他发现,海洋中的微生物具有将活性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有机碳的能力。基于此,焦念志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微型生物碳泵"(MCP)原创理论框架,揭示了微型生物碳在海洋巨大碳库形成过程中的根本作用。这一理论提出后,《科学》杂志将其评论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

从参与者到引领者

2017年,焦念志领衔发起"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目前已得到33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海洋碳汇研究领域的实力,也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该计划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了"地球系统科学通识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推出30种语言的"宜居地球"通识课程,邀请来自多个国家的院士专家参与授课。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科研人才。

为碳中和贡献中国智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据估算,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每年大概还有2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缺口需要靠负排放来弥补。海洋负排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