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仲裁?“再现”庭审现场……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仲裁?“再现”庭审现场……
因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经济补偿争议,劳动仲裁庭审流程是怎样的?会依据什么来裁决?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争议仲裁模拟庭活动在江门高新创智城路演厅举行,通过模拟庭审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劳动仲裁的具体流程和裁决依据。
11月1日,“以案释法防范用工风险,阳光庭审彰显司法公正”劳动争议仲裁模拟庭活动在江门高新创智城路演厅举行。活动邀请辖区内企业代表、基层网格员、村(社区)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以案释法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普法体验。
在模拟庭审中,申请人提出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被申请人也没有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应当支付双倍工资。而被申请人则辩称,虽然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有签订入职登记表,约定了申请人的工资、岗位等,应视同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且被申请人曾多次要求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包括曾通过微信、电话通知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但申请人一直不配合,导致被申请人无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江海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专职仲裁员担任“演员”,采用模拟庭审的形式,聚焦用工管理中高频多发的纠纷类别,以一起因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经济补偿争议的案件作为基础事实进行展开,通过申、被双方陈述及答辩、举证质证、庭审调查、辩论等环节,完整生动再现案件审理的全过程。
庭审结束后,区仲裁院资深仲裁员对模拟庭审案例的争议焦点展开总结分析,并与现场人员进行互动交流,聚焦常见的工资、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经济补偿等劳动争议为企业答疑解惑。
活动还设置了劳动关系、就业人才、社会保险等法规政策的宣传摊位,现场接受企业和网格员的咨询及派发人社政策折页礼包。
“我们创新模拟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审的全流程,目的就是让企业人资干部在普法宣传中,直观感受到如何从源头制度设置、管理流程留痕到具体事件处理等方面,做好日常用工管理。”江海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副院长陈锦辉直言,此次模拟庭审是江海区人社局“青锋献法”普法品牌的一大举措,旨在发挥青年仲裁员的专业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让更多企业和基层人员深入了解劳动法律,从源头上减少纠纷,促进企业和谐。
江门健威家具装饰有限公司人事主管谭小云表示,此次模拟评审活动让其近距离感受劳动法的应用场景,感觉更真实,对企业管理的误区、源头预防及前端化解提供了很大帮助,并解决了关于工资结算等实际问题。“这种活动对我们企业来说很有意义,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法律意识,还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劳资关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仲裁庭审进基层’活动,通过以案释法,更有效普及劳动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普法的精细化水平,争取实现‘审理一案、影响一片’。推动法律效应和社会效应的有机结合,赋能江海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知法、懂法和守法的意识,为江海高质量发展继续作出人社贡献。”江海区人社局副局长冯所平表示。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