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摄影技巧详解:风光、人物、花卉拍摄全攻略
逆光摄影技巧详解:风光、人物、花卉拍摄全攻略
逆光摄影是一种独特的拍摄手法,它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光影效果。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光线条件,逆光摄影也存在不少挑战。本文将从风光、人物和花卉静物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逆光摄影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你掌握这种拍摄手法,创作出更具艺术感的照片。
拍摄方向与光源相对即逆光摄影。逆光包括正逆光、侧逆光等不同光位。逆光摄影的优点是光比大,所摄景物轮廓鲜明(如人物或花卉).缺点是影子浓重(如人物面部发黑).镜头受强光照射后易产生眩光“鬼影”,从而造成所摄图像清晰度下降等,因此逆光摄影也颇受争议。有一次笔者见一队摄影班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公园人工湖畔进行实习拍摄。其中有位男生溜到一边,朝太阳方向拍摄时被老师发现后遭到老师的严厉斥责:“你朝着太阳方向拍什么拍……”吓得学生赶紧溜进人群中去了,足见逆光的“可怕”。其实,正是这种“可怕”的逆光才能营造精彩的光影效果,关键在扬长避短,会用与巧用。
引起逆光摄影“可怕”的原因除了影子浓重,镜头可能会产生眩光“鬼影”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镜头受逆光直射后,会使相机得出光照很强的结论,如果完全按评价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结果曝光就容易欠曝。即便相机内测光在强逆光下不会被误导,但相机本身也无法领会拍摄者的创作意图。比如在夕阳逆光下拍人物.如果相机以评价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模式设置,拍到的人物必定是剪影效果。作者如果确有拍剪影的意图,那么照相机就是“对的“。但作者如果并不想拍剪影,而是想拍人物的细腻表现.用以上设置拍摄,所拍到的人物必然是”黑脸”,相机那就”错了”。在这种情况下又想拍到日落时绚丽的色彩.又要兼顾逆光下人物细腻的表现.就必须对人物进行补光拍摄(用反光板或闪光灯)才行。由此可见,逆光摄影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贵在要按个人的拍摄意图去设置相机.而不宜完全靠相机去“自动拍摄”。另外,对镜头眩光“鬼影”也并非必须采取一律的排斥态度,有时候眩光“鬼影”能营造奇特光影气氛,我们就应当加以利用。
风光篇
比如拍日出.日落风光照片.几乎都是对着太阳拍摄的.即以逆光营造特殊光效。实拍举例如下:
图1是日出即景。太阳刚刚跃上山坡“露睑”,此时的亮度并不很高,镜头直对着太阳拍摄一般不会产生眩光”鬼影”,但太阳的亮度变化很快.每上升数秒就会由红变橙.变白、变刺目……所以必须果断拍摄勿迟延。
为了渲染低色温下的红色,白平衡宜弃自动而取手动.如阴天白平衡就可以”增红”。
图2是西宁市湟水河日落即景,有唐代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中所描述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经过多次在傍晚观察落日位置后,站在桥上完成拍摄。相机镜头直对着落日拍摄,眩光”鬼影”反而不明显。
曾有拍日落风光的专家称:测光用点测光模式,而且要分别点测太阳、云霞、水面.地面等不同的亮度,然后再作平均处理以确定曝光的多与少。我个人对此持反对态度,因为日落时分的光线亮度瞬息万变,变化之快容不得你去作不同亮度的点测光后再去平均计算。即便取了平均值.实际上又回到了评价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何不弃点测光而取评价或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更简单快捷?
在实拍中感到用评价测光或偏中央平均测光就可以.但要根据太阳的实际亮度作适当补偿:太阳很亮,作+1/3EV或+2/3EV补偿.太阳不太亮就不补偿。
图3是秋天银杏树枝叶中透过的阳光直射到相机镜头上.有意利用形成的镜头眩光“鬼影”来渲染照片的气氛。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显示屏看到“鬼影”效果.因此比胶片相机更容易拍到“鬼影”。
早期生产的摄影镜头因尚未应用镀膜技术及ED超低色散镜片等可以减少镜头眩光“鬼影”的技术,在逆光摄影中镜头若受到强光照射后极易产生眩光“鬼影”使照片清晰度严重下降。因此早期摄影常视逆光为大敌。由于镜头眩光”鬼影”源于镜头中多枚镜片对光线的折射与反射.就像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出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色光那样,会产生色彩斑澜的光晕、色斑。因此变焦镜头因镜组镜片比定焦镜头多,逆光摄影也更容易产生绚丽夺目的镜头眩光“鬼影”。如今的镜头生产已应用了多层镀模技术,大大增加了光线透过率:ED镜片、萤石镜片的应用也减少了色差的几率。即便镜头受逆光直射,因镜头眩光“鬼影”较少,照片仍有较高的清晰度。因此欲利用逆光产生的镜头眩光”鬼影”来渲染光影的魅力倒反而有点难了。不过只要有意而为之——镜头冲着直射强光.通过显示屏取景观察并改变角度.总会有捕捉到美丽眩光的时机.图3就是这样拍摄到的。实践中还发现镜头眩光“鬼影”与采用的光圈大小有关,即较小的光圈更容易产生眩光”鬼影”。
人物篇
与风光题材不同,逆光人物摄影首先要确定是拍剪影效果还是要拍人物肌肤正常表现的效果。若拍剪影效果.一般按评价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自动曝光(如A挡)就可以了。如果要拍正常肌肤质感的表现,最好选择点测光,以被摄人物脸部的亮度为依椐拍摄就可以,但这样拍摄的结果是人物会有合适的亮度.但天空因过曝会去绚丽的色彩.即点测光也是人物与落日难以兼得。当然兼顾的办法还是有的,就是仍沿用评价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对人物采用补光(反光板或强制闪光)增加亮度。如果己设置了评价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中途又不想更改测光模式,那么就要作正曝光补偿,补偿量有时会高达1EV至2EV.其结果和点测光一样顾此失彼——人物曝光合适但天空严重过曝。
图4是抓拍的回族妇女.于侧逆光光位拍摄,采用点测光并点测被摄者脸部亮度,用A挡光圈优先模式曝光。
图5是夕阳西下时,一位坐在湖畔石头上的女孩用伞挡住阳光,在伞下化妆打扮……因想拍女孩脸部细节.在没有改变已设置的评价测光的前提下,从+1/3EV -直到+4/3EV补偿后方感合适,才接连拍摄。逆光下的湖水因过曝变成一片白色,然而这正是我想要的。
花卉静物篇
对于花卉静物题材,为了强化明暗对比及轮廓感.一般会采用逆光拍摄。
图6是早晨郁金香.用“水壶芦”喷洒水珠后逆光拍摄。在直射逆光照明中”露水”显得晶莹剔透,花、叶的轮廓更加鲜明。
图7是午后大棚中的鹤望兰叶脉.在散射阳光照射下叶脉被透射,出现清晰的叶脉条纹,绿色也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