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游指南:阿格拉
印度旅游指南:阿格拉
阿格拉是印度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泰姬陵、阿格拉堡等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城市不仅见证了莫卧儿帝国的辉煌历史,更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阿格拉拥有3座世界遗产,是印度极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城市,它地处德里南方240千米处,与德里交通极为便利。自1526年巴伯尔大帝建国起,阿格拉便成为莫卧儿帝国首都,尤其是在阿克巴大帝、贾汗季王与沙贾汗三位君王统治期间,阿格拉更是繁荣的国都。
18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推翻莫卧儿政权;1858年至194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自此阿格拉不再是印度政治重地。阿格拉城内街道狭窄,保留着中古世纪风貌。主要旅游景点有泰姬陵、阿格拉堡以及近郊的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等地。
泰姬陵的赫赫声名,为现代阿格拉带来无尽财富。源自泰姬陵的大理石拼花镶嵌技术,逐渐发展成为阿格拉传统手工艺主流。作为阿格拉著名旅游景点,泰姬陵周边分布着旅馆、餐厅、手工艺品店、集市等,是城内最为热闹的区域。
精华景点
1、泰姬陵
泰姬陵又被译为泰姬玛哈陵,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形容它是“永恒之脸上的一滴泪珠”。这座白色大理石陵墓,每日随不同光线改变颜色,宛如一场梦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泰姬陵,是游客到印度必去之地,无论是高超的建筑技艺,还是背后那段感人的爱情故事,都让泰姬陵成为一生中值得一览的地方。
泰姬陵位于亚穆纳河畔,是莫卧儿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爱妻兴建的陵墓。公元1632年开始兴建,动用了印度和中亚等地约2万名工匠,耗时20多年才建成。其样式融合了印度、波斯、中亚伊斯兰教等风格。
泰姬陵虽名为陵墓,但占地范围广阔,包括前庭、正门、莫卧儿花园、水道、喷水池、陵墓主体和左右两座清真寺。泰姬陵的建筑概念源于平衡、对称,与数字“4”有关。在伊斯兰教信仰中,“4”是非常神圣的数字,所以4座小圆塔、4支尖塔和四角形庭院,都是平和与神圣的象征。
游览提示:
- 进入泰姬陵参观需经过严格安检,除照相机和旅游指南外,其他物品尽量少带。进入陵墓主体须脱下鞋袜,或套上购买门票时附赠的鞋套,主体旁设有鞋柜可寄放鞋子。
- 清晨日出之际和黄昏日落时分是参观泰姬陵的最佳时段。清晨游客较少,参观较为舒适;而拍摄泰姬陵,最好在下午3:00以后至黄昏日落之前,此时光线正好斜照在白色陵墓主体上,色调优美柔和。
2、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位于泰姬陵西北方2千米处。从阿格拉堡到泰姬陵的西侧入口间有环保电动车往来,也可搭乘人力车前往。
阿格拉自1526年巴伯尔大帝建国起,就成为莫卧儿帝国首都,在阿克巴大帝、贾汗季与沙贾汗三位君王统治期间,更是繁荣的国都。因此,阿格拉堡在莫卧儿帝国历史上举足轻重。阿格拉堡原本是洛提王朝的碉堡,1565年被阿克巴大帝攻克。此后,阿克巴大帝将莫卧儿帝国政府机关从德里迁往阿格拉,这里才逐渐转变为皇宫。
阿格拉堡周围环绕着护城河以及长约2.5千米、高约21米的城墙。阿克巴采用红砂岩修建阿格拉堡,并加入大理石和错综复杂的装饰元素。直至他的孙子沙贾汗执政时,阿格拉堡才有现今规模。与泰姬陵一样,阿格拉堡也临亚穆纳河而建,在这里可欣赏到泰姬陵的风采。然而,讽刺的是,沙贾汗年老时被儿子奥兰卡巴软禁于阿格拉堡的塔楼中,只能遥望泰姬陵思念爱妻。
阿格拉堡有2个城门,其中阿马辛格门(又称作Lahore Gate)是今日主要入口,也是装饰最美的城门,其名称出自一位焦特布尔的印度王公。目前阿格拉堡内的建筑物都已被列入古迹保护范围,部分并未对外开放。
3、贾玛清真寺与集市
位于阿格拉堡对面,靠近火车站。从阿格拉堡搭乘电动车前往附近约30卢比。
开放时间:日出到日落。贾玛清真寺需脱鞋入内,忌穿无袖上衣、短裤与短裙。
和德里的红堡一样,阿格拉堡附近有一座贾玛清真寺,是沙贾汗于1648年为他最心爱的女儿——同时也是他和蒙泰姬·玛哈的长女贾汗娜拉所建。一座拥有五道拱顶的大门通往中庭,清真寺上方顶着三座巨大的圆顶。这座清真寺造型简单,除红砂岩主结构外,仅以少量白色大理石装饰,并将屋顶和墙壁涂成蓝色。
清真寺四周散布着庞大的集市,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心。各式各样的摊贩与商家,售卖着色彩缤纷的纱丽布料、廉价首饰以及大人小孩的衣服。汹涌的人潮几乎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林立其中的甜点店和小餐厅不时传来食物的味道与油炸的热气。高挂空中纷乱无章的电线几乎遮蔽了老建筑的外观。这个集市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抬头一看,会发现许多攀爬电线的猴子,表演着犹如走钢丝般的特技。
4、伊蒂默德·乌德·道拉陵
位于亚穆纳河的左岸,距离泰姬陵约4千米。从阿格拉堡搭乘人力车前往约60卢比,步行前往约10分钟。门票价格:110卢比,携带录像机25卢比。陵墓需脱鞋入内。
伊蒂默德·乌德·道拉陵又被称为“小泰姬陵”,是阿克巴大帝和贾汗季皇帝任内重要大臣米尔萨·季亚斯·贝格的陵墓,他对莫卧儿帝国贡献巨大。贝格是贾汗季最宠爱的皇后努尔·贾汗的父亲。在他过世后,这位权倾一时的皇后于1622-1628年间修建了这座陵墓,尽管规模不大,但成为泰姬陵的蓝图。
小泰姬陵外观为白色,采用大量棕色和黄色波斯大理石,是当时印度第一座镶嵌波斯大理石的建筑,颇具沙贾汗皇帝在位时的建筑特色。陵墓采用错综复杂的镶嵌技术,圆形的屋顶、八角形的唤拜塔、以单片大理石雕成的细密纹路的格子窗,以及几乎对称比例的设计,精雕细琢的模样为它赢得了“珠宝盒”的美称。陵墓内部中央是贝格和妻子的坟墓,其他则是家族亲戚的墓碑。内部可看到许多精美的镶嵌马赛克大理石的几何图案,四周墙壁上也能发现镶嵌着花瓶、树木、水果和酒瓶等图案的大理石,散发出浓厚的波斯气息。
5、法塔赫布尔西格里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位于阿格拉城以西40千米处。可在阿格拉的Idgah巴士站搭乘巴士前往,车程1-1.5小时,平均每30分钟一班车,费用为22卢比。比较舒适的方式是包出租车前往,往返阿格拉约600卢比。门票价格:宫殿区260卢比,携带录像机25卢比,清真寺区免费。
包车前往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的人,必须在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约2千米远的停车场下车,然后以步行方式或转搭电动车前往,电动车往返约100卢比。
被称为“胜利之城”的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是阿克巴大帝于1571-1585年间精心规划的新都,用来纪念伊斯兰教苏非教派圣者沙利姆·奇斯蒂。关于纪念这位圣人,有一个故事。年近30岁的阿克巴大帝一直苦于无子嗣,当时有一位圣人在法塔赫布尔西格里附近的石屋内讲道,于是阿克巴大帝不远千里从阿格拉到此朝圣,希望获得神的祝福。果然,这位圣人不负他所望,允诺他将会有三名子嗣。结果10个月后,他的皇后便为他生下一名男婴,也就是后来的贾汗季皇帝。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拥有6千米长的城墙、7座城门,城内有皇宫、公众大厅、土耳其苏丹宫、社交天井、流动凉水池、后宫、陵墓和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由于当时动用了来自印度各地的工匠与建筑师,因此在伊斯兰建筑元素中还可以看出印度教与耆那教的装饰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