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凌家滩有什么玉器,能成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凌家滩有什么玉器,能成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303/19/78214745_1148072990.shtml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已有 5800 年至 5300 年的历史。它是长江下游同时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落遗址,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 “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现在,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展《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
这个展共展出来自国内五家考古文博机构的399件/套重要文物,涵盖玉石器、陶器、骨器等,其中许多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不全是凌家滩的哈,以凌家滩为主,还展出了红山、良渚等多件玉器,作为对比。

凌家滩 玉人

凌家滩遗址先后出土6件完整的玉人,3件立姿(腿是直的),3件坐姿(腿有一点弯曲)。
6件玉人方脸,以阴线刻划出“介”字形方格纹冠两耳垂处各有一圆形钻孔,以示穿戴耳饰之用。腰间雕出斜纹带饰。
除姿势不同外6件玉人相异之处在于双臂腕部阴刻的手镯数量不同,分别有5个、6个、7个。
它们的背后都有斜向对钻的穿孔,应为穿缀在特定载体上作为祭祀礼器使用的。钻孔孔径仅有1.5毫米左右,当时的钻孔技术真令人惊叹啊!
玉人服饰精美,表情庄重,双臂贴胸,十指分开,似为礼神致敬之姿,呈现出静穆、虔诚的精神状态,他们可能是凌家滩高等级贵族中巫师的形象。
故宫展出4件,另两件在安徽博物院展出,我会补充上哈。
先发故宫展出的4件。
第一件(立)【故宫博物馆】:


第二件(立)【以下3件都来自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第三件(坐):
第四件(坐):
第五件(坐)【以下2件安徽博物院展出】
第六件(立):

就是吧,看这些玉人的时候,感觉……不是玉,和石头差不多。
凌家滩的玉器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有玉的质感的很少。
这时因为当地的埋藏条件不好,玉都被沁色了,就变成这样了。

凌家滩 玉兽

凌家滩出土了各种玉兽,包括玉龙、玉鹰、玉兔等等。
凌家滩16号墓出土的玉龙(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原本在安徽博物院展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有角有鳞的玉龙。
玉龙呈首尾相衔的环状,龙首吻部凸出,头顶伸出两角,耳、嘴、鼻、眼以阴线刻出,龙身外缘刻有一周17条斜线象征龙鳞。
玉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原本在安徽博物院展出)是凌家滩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
鹰展翅翱翔,非常特别的是翅端为猪首形象,鹰腹刻有八角星纹。
鹰、猪、八角星纹的组合,体现了先民万物有灵的宇宙观和对太阳、鸟、猪的崇拜。
这只玉兔,写实又抽象……从头部的造型和耳朵,可以看出来是只兔子。
补充一件安徽博物院展出的玉猪

凌家滩 占卜器具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故宫博物院藏↑↑】
玉签与玉龟是一组占卜器具。类似现在寺庙里的抽签筒。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许多文物与祭祀、占卜相关,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与崇拜。
还有一件特别的刻着复杂图案的玉版,见下图:
【故宫博物院藏↑】
整器略呈长方形,正面略弧凸,反面稍内凹,两面均抛光。
玉版四周有23个小钻孔,正面刻纹,中心圆内琢刻八角星纹,大小圆之间以直线平分为八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各有一条圭状纹饰,分别指向八方,成放射状。大圆外有四条主状纹饰指向四角。
玉版出土在墓葬中部,出土时夹在一副玉质龟的背甲、腹甲之间,位于墓主的腰部,旁边还有一件玉签。三者应该是组合使用的。
玉版最神秘之处在于上面刻画的图案,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是太阳,或者是天地之神的象征,或是远古的洛书和原始的八卦,或反映了“八方”和“数理关系”的概念;还有人认为它是古代历法的反映,是史前的日晷图像或记录超新星爆发的天文现象。

凌家滩 玉礼器

【故宫博物院藏↑】
不看说明,真的不知道是什么。
这是一棵……圣诞树?
应该是一种“神树”哈!
人面纹冠形玉饰【故宫博物院藏↑】
文物说明整体复制如下:整体形似一戴羽冠的人的侧面。正、反面均有相同的刻纹。
冠硕大,上阴刻羽毛纹,耳部以镂空表现。
人眼、鼻、口表现为侧面剪影,较简练。
上下两端各有一钻孔,据此推测原来可能穿缀于他物之上,亦可能用作冠饰。
也有学者认为这件玉器是横置的梳背,其上琢刻的是一条单首双身的龙纹。
我实在看不出来人在哪里啊……
Y形玉器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重环玉璧【故宫博物院藏↑】
玉璧呈双重环形。外环上下左右各有四个小孔,两面钻。内外环之间镂空,使之变为重环。
这种重环玉璧在新石器时代玉器文化中十分少见。
2022年北京冬奥奖牌设计灵感之一就是来自于它。
玉虎首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两件虎首发现于不同年代,然后拼合为一件双虎首纹玉璜。
两面都有纹饰且相同。
虎眼以钻孔表现。虎前上肢仅以两道弧形刻纹表现出强壮的形态,以四条短阴刻线表现虎爪。
扉牙玉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玛瑙璜【故宫博物院藏↑】

凌家滩 玉饰品

玉冠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坠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管(穿成项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石耳珰【故宫博物院藏↑】
水晶耳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是最令我震惊的一件文物。
耳珰制作工艺精良,表面琢磨光滑,抛光的净面度很高,其球面体在显微镜下放大 120倍观察仍不见摩擦痕,可与现代抛光技术相媲美。
原始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啊!
煤精耳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煤精又称煤玉,是一种黝黑发亮的宝石,独特的质地与光泽使其成为制作装饰品和工艺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此耳珰表面光滑,顶部呈蘑菇状,中空。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是以原始的掏膛法制成。
不得不佩服原始人哪,啥材料都能找来用作饰品!
玉镯【故宫博物院藏↑】

最后,发几件特别的

玉勺【故宫博物院藏↑】
原来,原始人就用玉勺了啊!
玉猪【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出土于2007年发掘的23号墓,这头玉猪重达 88千克,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同时期最大、最重的玉雕作品。(不过看上去就是一块石头)
它的体型庞大,造型算得上简约逼真吧。
玉猪可能具有特殊的祭祀或仪式功能。
它被压在墓口上方,也许承担着指示或镇墓的作用。在凌家滩先民的观念里,猪或许是沟通人与神灵的媒介,又或是守护逝者灵魂的瑞兽。
玛瑙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件玛瑙,如果不知道是原始人的,我以为是现代人做的……
这个展还有很多展品,比如23号墓的众多出土文物,这个墓规模宏大、随葬品众多,专家推测墓主人兼具 “巫” 与 “王” 的双重身份,上面发的那个玉猪就是他的墓中出土的。
其他就不一一介绍了,这篇已经写得太长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