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溃疡、胃癌的关系及防治指南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溃疡、胃癌的关系及防治指南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種寄生在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的細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歸類為明確的致癌物,感染此菌的人群罹患胃癌的風險比未感染者高出數倍。
除了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外,幽門螺旋杆菌最嚴重的後果是可能導致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形成。据统计,超过五成以上的胃癌病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癌的机制与预警信号
部分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其他感染者则可能首先出现慢性胃炎。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或胃黏膜肠化生,此时胃细胞已发生变异,存在癌变风险,因此这些病变又被称为癌前病变。
此外,约10-20%的感染者会在其一生中发展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能在胃黏膜中释放中和胃酸的物质,使胃细胞更容易受到胃酸的损害,从而引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如果患者经常出现上腹痛、闷胀感,伴有持续性打嗝、易饱感,甚至出现黑便,应警惕胃溃疡的可能性。
高风险人群
并非所有检测阳性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杀菌治疗,主要针对胃癌高风险人群进行治疗,包括胃镜显示有萎缩性胃炎或胃黏膜肠化生的患者、曾接受过胃切除手术的患者、长期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或阿司匹林的患者,以及胃溃疡患者。
建议对以下高风险人群进行优先筛查:
- 一等亲有胃癌病史者
- 男性(胃癌发生率约为女性的2倍)
- 50岁以上人群
- 来自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如日本、韩国、智利、哥斯达黎加和中国大陆
检测与治疗方案
检测方法分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大类。非侵入性检查主要包括碳13尿素呼气试验、抽血和粪便检查。其中,碳13尿素呼气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95%,也可用于评估除菌效果。粪便抗原检测可用于了解感染状态及除菌效果评估。血清检测法由于无法区分当前感染还是既往感染产生的抗体,不建议用于评估是否需要除菌治疗。
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四合一疗法,包括10-14天的铋剂四联疗法或14天的三联疗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评估决定。完成除菌治疗后,再次感染的概率小于1%。对于已有萎缩性胃炎和胃黏膜肠化生的患者,即使根除了幽门螺旋杆菌,仍需定期进行内镜检查,以早期发现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