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什么是垄断竞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什么是垄断竞争?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smjj/smdt/2024-06-20/doc-inazkukx6103801.shtml

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产品具有差异性、存在众多供应商以及企业能够自由进出市场。这种市场结构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如饮料、社交媒体、支付平台等行业。本文将详细介绍垄断竞争的特点、短期和长期均衡状态,以及广告和品牌效应在其中的作用。

我们生活中鲜少有完全竞争,每种产品都有所不同,而且每个厂商的位置、经营者等等都不相同,消费和消费过程都会具有差异。而完全垄断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太存在,经济学教材里面经常使用的例子是戴比尔斯(De Beers)在天然钻石领域的市场地位,曾经通过垄断南非钻矿,占据了市场80%的份额,只是现在市场中出现了人造钻石,其垄断地位逐步被削弱。如果硬要说一个类似垄断的组织,那么政府可以称得上,但是也不完全,不同地方的政府还是多少有些区别。

而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比较典型的是两种类型,一种是寡头(oligopoly),只有少数几个厂商提供相同或相近产品的市场结构,比如说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抖音和快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等,都有点类似寡头。还有一种是不完全竞争被称为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其特点是:1)产品具有差异,相似但不相同;2)有许多供应商;3)企业能够自由进出。

垄断竞争下,竞争十分激烈,但是由于产品的差异性,每个企业都有那么一点定价权。

垄断竞争的垄断特点,主要是体现在短期,这个短期主要是企业进入或者退出的时间差。在企业数量暂时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企业将面临一个相对稳定的需求曲线,并且在这个短期内,可以像垄断者一样行动,比如说可以抬高价格。

按照理性人的决策,利润最大化的点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分析方法。

但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上,由于市场上有很多企业,会存在一些企业处于盈利状态,如下图中左图所示,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另一些企业会出现亏损,如下图中右图所示,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

但是盈利和亏损都是短期的状态,由于企业能够自由进出市场,从长期的角度,如果企业盈利,势必会吸引新进入者,比如生意红火的餐馆周边,很快会出现第二家、第三家餐馆;而企业如果亏损,则将要退出市场。

因为在垄断竞争下,任何卖家都无法阻止其他卖家进入,也就是缺乏护城河。

供应商的进出会改变个别卖家面对的需求曲线,如果用图形表示的话,在长期中,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价格将等于平均总成本,需求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相切,也就是各个卖家将获得零经济利润。

经济学中,常常将平均总成本最低时候的产量称为有效规模。由于每个供应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倾斜的,那么价格就要高于平均总成本最低的点,也就是产出是低于有效规模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垄断竞争似乎存在效率损失,但是垄断竞争也带来了商品的多样性,多样性有助于增进消费者福利。

在一个强调产品差异化的市场中,广告往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商业工具,没有差异性那么就没有广告的空间,打一个广告,完全无法让消费者区分是这家的产品还是那家的产品,那么其他厂商就可以搭便车了。

在经济学中和现实中,广告是否具有价值是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有些观点可能认为广告没什么用,完全是浪费资源,而且在以前,打广告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只有大企业才能做,那么似乎也会抑制竞争。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在很多人类行为中,认知是很关键的一种因素,有时候认知被限制,是专制或者垄断的一种基础,因为人们就认识那么些东西,不知道还有其他的供应商,所以自然就只能买某个供应商的商品。这样的话,广告通过扩大人们的认知范围,是可以促进竞争的。这种观点现在相对更受认同一些,而且现在广告行业也在持续竞争。

此外,广告还可以成为一种表示产品质量的信号,因为既然厂商愿意花钱推广自己的产品,那么就代表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还是很有信心的。当然,也有例外,就是金融类产品,因为很容易出现骗局,打广告的人,比如大可以拿着投资者的钱就跑路,对于不正规的机构而言,而且这种动机还是很大;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收割其受众或者粉丝。

差异化也会带来品牌效应,品牌可以说是人心的体现,品牌意味着产品已经深入人心。这里面也有两种观点,反对的观点认为品牌没什么用,还会让消费者对某种产品产生非理性的消费意愿,利用人性的弱点赚钱。

而支持的观点则认为品牌可以节省消费者的筛选成本,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同时通过品牌溢价的激励作用,促使厂商更注重自己产品的品质,而不是瞎搞一通。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财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