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轮智能:主业疲软下的股价狂欢,估值倒挂背后的经营困局
巨轮智能:主业疲软下的股价狂欢,估值倒挂背后的经营困局
巨轮智能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年度业绩预告:扣非净利润亏损1.24亿元至1.85亿元,不仅吞噬了前三季度的580万净利润,还可能创下公司历史最差业绩纪录。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股价却在二级市场持续上涨,年内累计涨幅达35%,盘中一度突破100.73元(后复权),创下历史新高。这种主业疲软下的“鸡血”行情,在过去3年中已上演3次,每次都以快速回调告终。
图片系AI生成
主业疲软与股价狂欢的悖论
巨轮智能的主营业务是汽车轮胎设备制造,主要产品包括轮胎模具、液压式硫化机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2024年上半年,公司轮胎模具和液压式硫化机分别实现营收1.5亿元和1.9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9.03%和15.5%,同比下滑2.01%和6.31%,销售净利率仅0.68%。相比之下,行业龙头豪迈科技同期轮胎模具业务实现营收22.1亿元,毛利率高达41.59%,竞争优势明显。
图源巨轮智能2024半年报
“概念先行”与经营危局
过去3年,巨轮智能凭借“机器人”概念成为市场焦点,但其基本面与之关联度并不高。公司早在2010年就宣布进行RV减速器的研发工作,2014年募资10亿元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2015年获得RV减速器国家专利。2023年5月,公司RV减速器获得CR产品认证证书,是国内首批获得该认证的两家企业之一。
巨轮智能工业机器人
然而,公司机器人业务规模小且波动明显,2023年毛利率仅剩8%,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业务规模连续3年下滑。数据显示,公司研发费用率长期维持在5%左右,2024年更是低至2.89%,远低于机器人行业龙头10%以上的研发投入水平。2023年,公司硕士学历以上研发人员仅有11人,难以支撑尖端技术研发。
投机式转型的代价
巨轮智能在机器人业务发展受阻的同时,还大举进军“类金融”业务。2015年,公司向上海理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投资9600万元,2016年又收购和信(天津)国际商业保理有限公司51%股权。然而,这场跨界豪赌并未带来预期收益,反而导致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
2021年,巨轮智能财务危机全面爆发,当年净利润巨亏4.69亿元,其中3.51亿元源自出售巨轮天津投资收益亏损。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短期借款近8亿元,账面现金持续下行,不受限的货币资金余额仅1.2亿元,财务压力巨大。
“三妖轮回”狂欢下的估值倒挂奇观
自2021年以来,巨轮智能股价每年都会掀起一轮极端行情,2022年6月、2023年6月、2024年下半年均出现短期剧烈震荡。2024年下半年的炒作尤为剧烈,尤其是在机器人概念的加持下,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曾短暂扭亏为盈,预付款项也出现史无前例的暴涨。
然而,随着年度业绩预告的出炉,上述盈利预期被彻底打破。截至发稿时,巨轮智能估值已跌至-1546.9倍,在全A股5395家上市公司中排名倒数35位。
图源:eniu.com
结语
在主业出路难寻的背景下,2023年以来巨轮智能高管变动频繁,非独立董事变动3人次,监事变动3人次,财务总监变动2次,证券总监变动1次。公司大股东兼实控人吴潮忠的持股比例也从18.18%降至11.79%。这层危局中唯独不变的,是每年公司昙花一现的股价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