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象日|走进“潍坊象”的前世今生
世界大象日|走进“潍坊象”的前世今生
8月12日世界大象日来临前夕,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潍坊市博物馆召开“潍坊象”宣传推介媒体见面会。希望能通过宣传“潍坊象”让更多人了解潍坊的地域历史文化,让大自然留给潍坊的这件珍贵礼物能在新时代更好潍坊的建设中焕发全新的生机。
“潍坊象”何以“重见天日”
1979年3月,潍县望留公社(今潍坊市潍城区)武家村大队打井时挖到疑似动物骨骼化石,时任潍县文化馆文物干部的杨传德闻讯立即赶到了现场,经过考察后逐级上报,由上级指派金昌柱(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孙文书(技工)、杨传德和昌潍地区艺术馆文物组孙敬明(现任山东博物馆特聘首席专家、潍坊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共同进行现场清理发掘。
一个多月的艰辛劳作,让一具深埋地下十数万年的巨型大象化石终于得见天日。这具象化石体型巨大,仅门齿的最大长度就有3.05米,肋骨长1.27米。从头骨的背面看,最大横径达到1.09米,经专家考证,它生存于距今约10万年至2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代表了比南方象更为进步的猛犸象属晚期的一个新种类,研究者因此以“潍坊象”来命名这个新种属。
发掘结束,“潍坊象”化石运抵北京,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进行研究。“潍坊象”化石作为猛犸象属化石的一个新种类,极具研究价值。为了让“潍坊象”化石能重回故土,上级派杨传德、孙敬明数次前往北京,几经周折努力,在北京学者的依依不舍下,“潍坊象”化石终于回归故里,并交由潍坊市博物馆保管。但由于受当时技术和资金等一系列的时代局限性所致,“潍坊象”化石的修复还原过程一直延宕迟迟,因而迟迟未能面世,一代又一代的博物馆人只能将“潍坊象”化石好好保存,等待一个让它重新“出土”的机会。
“潍坊象”得以“重获新生”
2023年底,“潍坊象”化石的复原工作被重新提上日程。
为进一步挖掘潍坊象化石的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潍坊市博物馆邀请了国内权威古生物专家召开“潍坊象”化石学术研讨会,邀请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进行“潍坊象”专题讲座,并派员赴南京师范大学对“潍坊象”化石进行铀系标本年代测定。
专家们一致认为,“潍坊象”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猛犸象,而且是猛犸象的新种类,也是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猛犸象种类,具有世界级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承载着重大的科研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将是潍坊市独一无二的城市黄金名片。
同时,为了让“潍坊象”化石真正“活”起来,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成为潍坊走向世界新的历史文化符号和城市文化新标志。潍坊市文旅局、潍坊市博物馆根据大象的特性和吉象吉祥的寓意,设计研发了“潍坊象”IP卡通形象及一系列文创产品,作为独具特色的城市礼物,提升城市品位,丰富更好潍坊的城市形象,打造潍坊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城市文化IP。
据潍坊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潍坊象”化石修复和展览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潍坊象”化石修复复原实施方案,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复原团队对潍坊象骨骼化石进行加固、翻模、骨骼复原、装架,并对化石本体进行修复与保护;同时邀请国内权威的古生物策展团队为本次展览保驾护航,融入世界前沿的展学理念,科学复原考古发掘场景和“潍坊象”生活的壮观景象,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展现“潍坊象”庞大、雄壮的本来面貌和古代潍坊地区的生态环境。
据悉,根据目前的修复进度,“潍坊象”有望在2024年底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