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后的流程详解
刑事立案后的流程详解
一、刑事立案后的流程怎么走
刑事立案后的流程主要如下:
(一)侦查阶段
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会对案件展开侦查。这包括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等,收集、调取证据,进行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一系列侦查行为。
侦查机关如果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二)审查起诉阶段
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后,会将案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审查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等。
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检察院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三)审判阶段
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在审判过程中,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对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判处刑罚以及判处何种刑罚作出判决。
二、民事判决后还能刑事立案吗
民事判决后有可能刑事立案。
(一)如果在民事判决过程中发现有涉嫌刑事犯罪的新事实或者新证据。例如在民事合同纠纷判决后,发现一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时存在诈骗的犯罪行为,且之前在民事审判中未涉及对该刑事犯罪行为的审查,这种情况下可以刑事立案。
(二)民事判决与刑事犯罪分属不同的法律关系。民事判决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益纠纷,而刑事立案是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即使有民事判决,只要符合刑事立案的标准,如达到犯罪的构成要件、有明确的犯罪事实和证据等,司法机关依然会对涉嫌刑事犯罪的行为进行刑事立案。
(三)某些特殊情形下,民事判决可能会被刑事程序影响。比如在刑事诉讼中认定的事实与民事判决认定的事实有冲突时,可能会根据刑事诉讼结果对民事判决进行相应调整。
三、刑事立案侦查是什么意思
刑事立案侦查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概念。
刑事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这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
刑事侦查则是指在刑事立案后,侦查机关为查明案情,收集犯罪证据材料,证实和抓获犯罪嫌疑人,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依法采取的一系列专门调查手段和强制性措施。例如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等方式获取证据,以确定犯罪事实是否存在、犯罪嫌疑人是谁等情况,从而为后续的起诉、审判等程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