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汽车“断轴”事件持续发酵,双方各执一词
小米SU7汽车“断轴”事件持续发酵,双方各执一词
2025年1月30日,一辆小米SU7汽车在淮安盱眙乡村公路上发生爆胎、轮毂受损、悬架摆臂断裂事故。车主认为悬挂断裂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要求小米赔偿,而小米官方则表示摆臂断裂是因为受冲击力异常,受力过载后断裂,并非质量问题。目前,双方各执一词,事件仍在发酵中。
2025年1月30日,一辆小米SU7汽车在淮安盱眙的乡村公路上以约70km/h的车速行驶时,在通过一段坑洼路段时,出现了爆胎、轮毂受损、悬架摆臂断裂的情况。
随后,车主向小米和保险反馈了此次事故,表示爆胎可以接受,但悬挂断裂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同时放弃使用保险维修,并要求小米赔偿。
2月3日,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视频,称“小米售后维修垃圾,正常行驶中摆臂直接断掉。”
事件发酵后,小米出面补充了一些细节:
1.涉事车辆70km/h通过的路段有限速20km/h标识,车辆疑似严重超速行驶;
2.用户反馈事故后,保险提出让驾驶员做酒精检测,但驾驶员拒绝配合,最终驾驶员放弃向保险索赔,自行承担了事故全部损失,并与保险签订了《放弃赔偿申明》;
3.摆臂断裂是因为受冲击力异常,受力过载后断裂,并非质量问题。
据小米官方发布的现场情况,事发路面高度差最高有13cm,轮胎先后经历了凹坑边缘挤压爆胎、瘪胎二次冲撞,最终导致轮毂受损和摆臂断裂。
同时车主还公布了事发地点的位置和照片,表示“有质疑的欢迎去尝试”。
针对网友质疑,车主发布了事发当时的行车记录:
视频中并没有明显的限速标识,且车辆行驶稳健,也无法看出酒驾的痕迹。
不过,眼尖的网友在行车记录中发现:在摆臂断裂前两个小时内,车辆还发生了一次事故,也就是说该车辆疑似发生过多起事故。
从小米官方的回复和车主提供信息来看,目前双方各执一词,加上热心网友的观察,中间必然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情况。
目前网友争议最大的点在于:
1.驾驶员是否处于酒驾状态,为什么要和保险公司签《放弃赔偿声明》;
2.摆臂断裂是否为多次事故叠加导致;
3.就算摆臂断裂,也不应该出现图片中程度的磨损,磨损是怎么造成的;
4.时速70公里通过事发坑洼路面,摆臂断裂是否正常,小米汽车质量是否有问题;
5.车主为什么一直不愿意第三方介入调查。
对于第一点,因为不是当事人也没在事发现场围观,所以我们确实不知道真实情况:
但车主提到保险录屏让驾驶员吹了4次,那么如果能提供视频证据,应该能够证明。
不过需要注意,小米方面也没说驾驶员酒驾。
第二个疑点,车主在抖音账号@豆宝 上发布的行车记录仪显示紧急事故时间段的视频记录显示,并没有发生相关事故,只是正常的道路行驶和行人规避。(注:该账号目前已被限制发布作品)
第三点,摆臂断裂处有明显磨损,从车后的记录仪中可以看到,在经过坑洼路段后,断裂一侧路面出现了明显的擦痕和火花,应该是摆臂断裂后继续行驶导致。
而第四点,在看过多个业内人士分析后,认为大概真的是小概率事件:
比如从当事车辆爆胎情况,可以明显看到刚好位于轮毂辐条的位置,这里可以说是整个轮胎最硬的地方,很有可能会出现受力过载后无法卸力的情况。
这种巧合下,就算有其他车主用同样的速度再去跑这条路,可能也不会造成同样的情况,甚至再开一辆小米来跑,大概率也不会出现摆臂断裂的情况。
最后对于车主为什么迟迟让第三方介入检查,其实这也是外界一直在等的后续,车主以“资金不足”为由暂未送检,但事件已经发酵到这个程度,大家还是希望能看到更专业的检测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事件中,舆论并没有一面倒向小米,不少“老司机”认为类似路况常见,“断臂”实属夸张。
这次小米的回应和以往相比显得十分强硬,直接用“谣言”概指了整个事件;
提供的交涉细节也是针对驾驶员“酒驾”和“放弃保险赔偿”,并没有解决核心的“车辆质量”的质疑。
但以对小米的了解,后续应该还会提供更多的有关摆臂质量问题的检测、公开更深入的技术分析报告,如悬架结构受力数据、轮胎抗冲击测试结果等。
甚至说不定还能期待一波小米的实测,正面回应质量问题。
只要小米能以透明数据和实测回应质疑,扭转舆论不在话下;但反之,这场“罗生门”可能会埋下信任裂痕……
那么接下来,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