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琳爆火的背后,是无数“中国式婚姻”家庭的悲歌……
麦琳爆火的背后,是无数“中国式婚姻”家庭的悲歌……
《再见爱人4》播出后,麦琳和李行亮这对看似普通的夫妻成为了全场最具争议的话题人物。麦琳复杂且矛盾的性格,以及她与李行亮之间的关系,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
节目中的麦琳:矛盾与挣扎
在《再见爱人4》中,麦琳和李行亮原本是最不起眼的一对,没有高知名度,也没有过多的噱头。然而,随着节目的持续播出,这对看似普通的夫妻反而成了全场最具争议的话题人物。
麦琳的性格复杂且矛盾,她的婚姻也充满着拧巴,这些都在节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渴望展示自己的能力,主动提出担任导游,并表示自己“非常擅长”。但到了第二天早上,她却因为赖床没有按时起来,出发后,她又不慎遗失了导游手册,处处都展现着“不靠谱”。
节目截图
当她担任“导游”时,牢牢抓住财政大权,对别人说:“宝贝不能再花钱了”。可轮到别的夫妻主导旅行时,她又反其道而行,闹着要买熏鸡、零食,还大言不惭地说:“要使劲放纵下。”
起初,她表现出十分节俭的一面,住着上千万的房子,却退掉女儿喜欢的汉服,用装修的油漆桶当垃圾桶,简直是“没苦硬吃的典范”。但后来却被眼尖网友发现她使用的日常用品价格不菲,所谓的勤俭持家可能不过是“人设”而已。
她自称包揽了家务,当镜头捎到客厅和沙发时,却是一片狼藉。
在节目中她常常表现得笨手笨脚,既不会收拾行李,也不会煮自热锅,甚至连拆包装都显得手足无措。
麦琳还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经常以“关心”的名义干涉李行亮的生活。李行亮明明表示不想吃水果,她却坚持让他吃完。丈夫稍有不配合,她立刻解读为“不在乎自己”。不懂音乐的她甚至干涉丈夫的音乐创作,指责他“太小众,不够商业化”。
李行亮称,家里的财政大权由麦琳掌控,任何物品的采买都必须要经过她同意,自己几乎没办法做决定。
更让网友们闹心的是,麦琳十分拧巴。麦琳的矛盾不仅体现在生活中,还渗透到婚姻的方方面面。她强烈渴望关注,但又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她想要收到礼物,但又不希望收到廉价的礼物。李行亮曾经送过身体乳、护手霜,她都非常嫌弃。
李行亮扮玩偶为她制造惊喜,她只觉得“就还好”。直说这些礼物都没能真正触动自己。
特邀嘉宾张泉灵老师好奇地问她,究竟希望收到什么样的礼物。她一开始说:“有个包包会让我有面子一点。”但话锋一转又说:“直接讲出来有点没面子,我也不是真的想要那个包。”
节目播出后,网友总结出“麦言麦语”。麦琳在当导游那天起晚了,想让李行亮给她带一杯咖啡,脱口而出的却是“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吵架的时候,动不动就翻老黄历,“我年轻(时候)还是很多人追的……我没有选,我选了你。”
就连坐在观察室的胡彦斌听完都觉得不适,忍不住评价:“这精神控制了吧?”
李行亮特地用积分兑换了一张飞往上海的机票,给她带回了她爱吃的青团。但她认为李行亮飞一趟上海,却只买了青团回来,浪费了机票钱。当麦琳和其他嘉宾提起此事时,表示自己并不感动,还吐槽李行亮“一根筋”。
网友们都开始同情李行亮。观众调侃道:“李行亮的咬肌这么大,全是咬牙挺过来的。”
麦琳的困境:从支持到迷失
节目播出至今,关于麦琳的风向似乎已经出现了转变。网友们在讨伐麦琳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让麦琳变成这样的“绝望主妇”?
麦琳和李行亮相识于微时。在李行亮还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小歌手”时,她便陪伴在侧,一路支持他走到“爆款情歌歌手”的位置。
我们大概可以想到,一个怀才不遇的音乐才子,在遭遇各种挫折和冷眼,想要放弃的时候,他背后的女人默默承担家里的一切,并且给他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麦琳就是最好的例子。
为了家庭和丈夫的事业,麦琳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全部。她放下了事业,放弃了留学机会,把梦想寄托在丈夫身上。在节目中,当被问及未实现的梦想时,她的回答不是关于自己,而是“希望亮子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在她的价值排序里,丈夫排在第一位,孩子第二,父母第三,而她自己总是最后。
曾经在求婚时,李行亮就感慨过:“麦琳为了省钱,一年都不买新衣服。”
这种无私的付出在初期或许是一种爱意的体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让她成为婚姻中的“隐形人”。她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却没有足够的情感反馈;她成为“贤妻良母”的典范,却丢失了自我。
时间回到10年前,麦琳曾是个灿烂自信的女孩,喜欢打扮、善于社交,面对镜头时毫不怯场。
为了支持男友的事业,她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在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自学做饭洗衣,在网上开店卖首饰贴补家用,各种的心酸,不用多说。麦琳的好友曾记录下一些在节目里看不到的麦琳。2015年至2021年间,她经历了两次生育和一次引产。因为她骨架较小,生下大女儿时耻骨骨裂,哺乳期常常疼痛难忍。怀第二胎时,胎儿在七八个月时不幸胎停,最终不得不经历一场引产手术。麦琳好友朋友圈
这种身体上的创伤让她痛苦不堪,却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哭泣,也不愿意影响丈夫的事业。在小儿子出生时,正值疫情最艰难的时期,她同时面对父亲的肺癌、买房被骗等打击。这一系列沉重的生活压力压得她喘不过气,也彻底击垮了她的心理防线。也是在那段时间,麦琳开始暴饮暴食,体重激增,陷入严重的容貌焦虑。
随着身材的变化,她越来越不自信,甚至将李行亮的某些行为解读为“嫌弃”。当李行亮去聚会没有带她,她就会认定对方觉得她不够体面。在节目中,麦琳曾提到自己喜欢跳舞。当葛夕鼓励她重新开始跳舞时,她的回应却是:“慢慢找回节奏吧。”麦琳的兴趣和爱好,早已被生活的重压和家庭的责任所掩埋。在传统观念中,她将自己套入“贤妻良母”的模板。最终却发现,自己逐渐失去了自我、兴趣和向外探索的原始欲望。
中国式婚姻的困境
事情发展至今,麦琳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个体,成为了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反映了许多女性在“中国式婚姻”中可能经历的困境:倾尽一切去爱,却无法从伴侣那里获得对等的情感支持;为家庭无私付出,却在关系中逐渐失去了自己。
李行亮和麦琳之间并不是没有爱,他们曾经甜到被papi酱认为是在看恋综。李行亮在事业刚有所起色时,就用一场浪漫的求婚表达感激与承诺。当时,在刘欢的希腊银婚庆典上,李行亮特意借机向远在北京的麦琳求婚。他许下承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为麦琳弥补那些年她为家庭所做的牺牲。
但这些“补偿”,真的能填补麦琳内心的空缺吗?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行亮的事业步入正轨,而麦琳却停滞不前。她将自己的生活重心始终围着丈夫和家庭,却逐渐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她对丈夫的指责、对生活的不满,都是她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的呼喊。她渴望被看见、被理解,也渴望重新做回自己。
在这样的关系中,麦琳的“不安”与“掌控”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她将全部的自我价值寄托于婚姻,而一旦丈夫的反馈无法达到心理预期,她的失落感便会被放大。这些情绪长期积压,逐渐形成了麦琳在节目中表现出的矛盾性格:既渴望关注,又无法清晰表达需求;既想得到爱,却总觉得对方不够用心;既愿意为家庭付出一切,却也忍不住对生活感到失落与不满。这种长期的“无私”往往无法换来平等的情感交流,反而容易让女性在关系中逐渐迷失。
图源于网络
婚姻的反思与出路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画师问李行亮关于麦琳对家庭成员的价值排序。李行亮认为自己排第一,占70%,孩子和其他占30%;而麦琳则将自己排第三,只有0.5%。当画师问他是否希望麦琳这样排序时,李行亮并没有明确拒绝。随后,他给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排序:李行亮50%,孩子30%,麦琳自己20%。画师接着问,如果麦琳把自己排到第一、孩子第二、李行亮第三,是否可以时,李行亮果断拒绝,并且直接表示自己会不开心。张泉灵对他们的关系作出的点评相当精准:如果麦琳是一个更加独立的女性,李行亮未必会高兴。
《再见爱人4》与其说是一场真人秀,倒不如说是一场大型心理学实验。无论是明星还是素人,无论拿到的是王子与公主的浪漫剧本,还是平凡琐碎的生活剧本,最终都要回归普通人的柴米油盐。他们的婚姻问题,是许多现实婚姻的缩影。他们的婚姻故事像一面镜子,让观众看见了爱情与婚姻中的种种困境。当一方付出过多,另一方习惯接受时,这种关系终将失衡。
对于像麦琳这样的女性来说,重拾个人价值与自我成长,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让婚姻走向健康的关键一步。婚姻不是单向的“成全”,而是双方共同成就的一段旅程。麦琳们的出路在哪里?麦琳曾在节目里说想去留学,无论是去留学,还是重拾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可以鼓起勇气迈出这一步,“重生”后的麦琳,应该会比在家做“顶梁柱”要快乐得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