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职级职称和他们的工资调整有关系吗?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职级职称和他们的工资调整有关系吗?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调整与其职务职级职称密切相关。在当前职场中,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工资设计普遍遵循等级管理原则,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工资待遇。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一薪酬体系的构成与调整机制。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体上分为基本工资、补贴津贴、绩效工资三个部分。机关的工资体系和事业单位的工资体系虽然都是财政经费开支,但两者存在差异,体现了职业和工作特性的不同。
机关的工资分为公务员的工资和机关工人的工资两部分。其中,基本工资包括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个部分;工人的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级别工资两个部分。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则分为管理岗位工资、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和工勤技能岗位工资,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两个部分。
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国家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进行了调整。例如,根据国办发(2016)62号文件规定,从2016年7月1日起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
具体调整方案显示,工资调整与个人职务职级紧密相关。例如,职务工资标准由每月510元至5250元提高到585元至7835元;级别工资由每月810元至6135元提高到1020元至6496元。这表明,职务职级越高,工资级别也越高。
按照职务职级并行规定,不同职级对应的级别范围如下:一级巡视员为十三级至八级,二级巡视员为十五级至十级,一级调研员为十七级至十一级,二级调研员为十八级至十二级,三级调研员为十九级至十三级,四级调研员为二十级至十四级。
从上述级别可以看出,职级越高,工资级别也越高。在调整公务员工资时,基本工资是根据职务调整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职务越高,工资调整的金额也越高。例如,2016年调整后,国家级正职的职务工资为7835元,省部级正职为4765元,乡科级副职为925元。
除了职务工资外,还需要调整级别工资。公务员的级别工资根据职务对应的级别调整,每个职务或职级范围涵盖5个级别。公务员的工资级别从27级到1级不等,最高职级为国家正职,最低职级为二级科员。此外,级别还分为14个档次,档次越高,级别工资越高。从2016年7月1日起,除基本工资外,还将机关工作人员的规范补贴津贴纳入基本工资额度,纳入额度标准也按职级确定。例如,国家级正职每月纳入额度为435元,乡科级副职为195元。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基本工资外,还可享受与本人职务、职级、专业技术职称对应的补贴标准。这些补贴种类繁多,占工资的大部分。补贴标准因地区和单位而异,例如在乡镇工作的有乡镇津贴,在西藏工作的有西藏补贴等。
绩效工资部分包括基础绩效和年终绩效,其中基础绩效占70%,年终绩效占30%。这两部分绩效工资的确定都与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相关。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尤为明显,绩效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地方财政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无论是基本工资、补贴津贴还是绩效工资,都与其职务、职级、专业技术职称密切相关。在国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时,也是按照相应的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职称进行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