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是“大骗局”?尼古丁其实根本不致癌?告诉你真相
吸烟有害健康是“大骗局”?尼古丁其实根本不致癌?告诉你真相
吸烟有害健康是“大骗局”?尼古丁其实根本不致癌?告诉你真相
有谁知道5月31日是什么日子?
答:世界无烟日。
为什么要选在这一天?
因为下一天就是六一儿童节,寓意我们的后代可以免受香烟带来的危害。
而且,每一盒售出的香烟上都印着一行大字:吸烟有害健康。
国家从各个方面都在提醒我们远离烟草,但最近却有一条“吸烟有害健康是大骗局,尼古丁其实根本不致癌?”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难道我们一直以来的认知都是错误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公布答案之前,我们先来谈谈香烟的主要成分。
尼古丁、焦油以及烟雾等,其中尼古丁也普遍被认为是可“致癌的物质”。
其实,尼古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我们认为绿色健康的茄子、土豆中,也含有微量的尼古丁。
美国人差不多把土豆当做主食了,中国人也爱土豆炖鸡块,为什么大家长期吃也没事?
科学表明,香烟中致癌的物质不是尼古丁。真正致癌的物质是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
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混合物,经研究表明,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已经被检测出多种致癌物质。
但这并不能完全给尼古丁“洗白”。
尼古丁虽然不会致癌,却会令人上瘾,增加人们戒烟的难度。
对香烟“欲罢不能”,人们暴露在“有毒”烟雾中的时间也会越长,患癌的风险也会越高。
而且,尼古丁对人体呼吸、心脏、神经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心脏的刺激性最强,会造成心跳加速。
尤其是那些心脏有问题的人,经常吸烟可能会带来其他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那些经常吸烟的人,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就会咳嗽几声,这种情况就是尼古丁导致的。长此以往,老烟民可能会引发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在神经系统的影响方面,有时吸烟的人自称,吸烟能缓解压力。
其实,这是尼古丁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所带来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从长期来看并不是正向的。
现代人压力过大,一些女性也开始在“吞云吐雾”中,获得一丝压力的解脱。
但在短暂的压力解脱后,烟民换来的是长期性头疼和失眠,压力不降反增,陷入了更加难以调节的境地。
吸烟者出现压力忽小忽大的原因在于,尼古丁在人体的作用只能持续小段时间,当它被代谢干净之后,吸烟者就会出现烦闷,只有通过再次吸烟来缓解这种不适。
等我们醒悟之后,才发现为时已晚,我们早已对香烟有了依赖性。
如何判定我们对香烟是否已经产生了依赖性?
如果以下6项表现中,在一年内存在3项以上都符合,那么就能判定为烟草依赖。
(1)强烈渴求吸烟。
(2)难以控制吸烟行为。
(3)当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出现戒断症状。
(4)出现烟草耐受表现,即需要增加吸烟量才能获得过去吸较少量烟即可获得的吸烟感受。
(5)为吸烟而放弃或减少其他活动及喜好。
(6)不顾吸烟的危害而坚持吸烟。
吸烟的危害这么大,国家难道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吗?
其实,国家早就出手了!
早在2022年,我国就出台了“控烟”政策,相关条例中明确表示:如果在明显禁烟区标识下还有人在吸烟,将会受到十分严厉的惩罚。
而且,我国的香烟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涨。
对此,有关人士指出,“烟民”的不断增长,可能是香烟的价格太低导致的。如果提升香烟价格,面对经济压力,烟民减少买烟的次数,或有人看到价格望而却步。
同时,有些人还提出用电子烟来代替香烟,能减少香烟的危害。
大家可千万别再被这样的话“蒙骗”了,香烟中的有害成分电子烟一样不落。
想要健康,还是只有戒烟这一条路。
我们都知道,学抽烟简单,但戒烟可难了!
但是,大家也不要灰心,还是有办法可以戒烟的,只要我们抱着持之以恒的决心,找对方式和方法,戒烟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转移注意力最为重要,当烟瘾上来的时候,我们不妨专门干一件事情,或工作,或看书,只要不去想,身体对香烟的渴求就会降低。
运动、吃东西等方式,都可以让我们从烟瘾中暂时“解脱”出来。
运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戒烟方式,我们的身心压力既可以得到释放,暂时忘记“烟瘾”,又能强健体魄。
吃东西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吃东西时我们身心愉悦,嘴巴忙起来,对香烟的渴求感自然就减弱了。
但是,这种戒烟方式并不适合“胖子”,吃东西会加剧肥胖,最后患上因肥胖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得不偿失。
少吃肉:肉类能加重口腹之欲,也可以加强身体对香烟的渴求,反之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将身体调整在健康的状况,更有利于戒烟。
合理使用戒烟药物:一些烟瘾非常大的人,在戒烟的道路上走得尤为困难。他们可以借助戒烟的药物来克制烟瘾。
药物不能乱吃,尤其是这类的药,一定到医院经过专业的评估,按剂量服用,更不要为了快速戒烟,多吃药等。
图源网络
自我鼓励:当我们在戒烟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时,可以适当给予自己一定的鼓励,比如买一件平时舍不得买的衣服、去一次一直想去的地方等。
毕竟戒烟的过程是痛苦的,自我鼓励能令我们更好地坚持下去。
总之,尼古丁不会致癌,但其对身体的损害也不少,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心就轻易尝试吸烟,不是每个人都能克服烟瘾。
另外,需要明确的是,二手烟的危害不比一手烟的危害小,我们在街上、封闭的空间内遇上吸烟的人,还是要远离。
减少香烟对全体人类的损害,唯一的方法就是更少的人,认识到危害,主动戒烟。
希望老烟民也能找到能做、爱做的事情,从“香烟的泥潭”解脱。
参考资料:
邹小农.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J].抗癌之窗,2014:1.
有人吸一辈子烟照样活到90?这篇帮你怼回去.生命时报.2022-05-31.
讲真,电子烟不上瘾还能帮助戒烟?真相在这里. 科普中国.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