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是什么?
血管性痴呆是什么?
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老年性痴呆,其发病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病例,详细介绍了血管性痴呆的症状、特点、预防和治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病例:吴某的遭遇
吴某,男,55岁,未婚。在右侧肢肌无力2天后被姐姐强行送入医院。住院期间,吴某表现出一系列异常行为,包括走失、猥亵护士、尿床、病房内大喊大叫发脾气等。最近,一位新来的护士被他偷摸屁股而气哭,在质问时,吴某话语模糊,一会儿强笑,一会儿做痴相。
吴某的头颅MRI检查显示左侧基底节区梗死。这并非他第一次发生脑梗死,从二十多岁开始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赌博,加上40岁后出现的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导致他反复发生脑血管闭塞,最终发展为慢性血管性痴呆。
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脑动脉的粥样硬化、微小动脉玻璃样、淀粉样变所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脑机能障碍、精神障碍和局灶性损害等慢性脑病征群。男性多见,尤其是有“脑小血管病”的患者更为常见。
通过吴某的病例可以看出,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其大血管闭塞,并发生了脑小血管病。脑干、基底节、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可见多发陈旧性梗死病变。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小脑后下动脉阶段性狭窄。
血管性痴呆的特点
血管性痴呆是目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对比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有其自身的特点:
- 发病时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缓慢,具体时间难以确定;而血管性痴呆发病急,病情恶化快,难以控制。
- 症状表现: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和语言表达能力变差;而血管性痴呆除了记忆力衰退,还可能伴有瘫痪等严重症状。
- 治疗效果: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困难,一旦患病不可逆转;而血管性痴呆如果及时发现并治疗,有可能治愈。
血管性痴呆的类型
- 急性血管性痴呆
- 多梗死性痴呆
- 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
- 分水岭梗死性痴呆
- 出血性痴呆
- 亚急性或慢性血管性痴呆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血管性痴呆的预防
由于中风是不可逆性疾病,血管性痴呆亦是可防不可治性疾病,中国已快速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痴呆发病率约为10%,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也明显增高。预防血管性痴呆必须从预防三高和脑动脉硬化入手:
-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加强锻炼,戒烟戒酒,清淡饮食,控制体重以及多吃蔬果。
- 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多动脑加强记忆训练。
-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开朗的性格与乐观的情绪。
- 坚持体育活动或者户外运动,保持充足睡眠。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对出现了血管性痴呆的病人,应在医院住院做系统性治疗,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治疗和对认知症状改善的治疗。因为预防脑中风再次发作,是治疗血管性痴呆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要维持血压、血糖、血脂的稳定,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凝以及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维持脑细胞正常代谢等等。对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的行为、睡眠障碍等,应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最后患者的康复治疗亦很重要。
吴某痴呆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撒切尔的夫人的痴呆伴随了她后半生,都说明了这种疾病的恐怖,所以科学防治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懂得“痴呆”的本质后,大家都会更积极去关爱老年人的健康。希望全社会都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本文作者:武玉军 主治医师(解放军第905医院 神经内科);章悦 主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